作者:郑情愿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31
选择字号:
有幸在人生重要阶段认识他

 

采集小组采访潘镜芙。

■郑情愿

距离我作为潘镜芙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名参与者第一次见到潘镜芙院士已经过去3年了。其间,我结束了求学生涯,走上工作岗位,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年轻人,在建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能够认识、了解和熟悉潘镜芙,是我之幸。

记得第一次见到潘镜芙是在他上海的家中,他一大早就热情地等候在门口,挨个和到访者握手。在那之前,我从没想过一位功勋卓著的耄耋老人,会以平等、谦和的方式接待一位籍籍无名的学生,令我受宠若惊。而在之后的接触中,我发现潘镜芙对年轻人有着莫名的亲切感,他会耐心地为我签名,仔细写下每个访谈中提及的人物姓名,第一时间回复我关于访谈的微信,并在每条消息后面认认真真地加上“潘镜芙”的署名。90岁高龄的老人,会玩微信已是难得,而这个像尾巴一样的署名更让我觉得可亲又可爱。

进入潘镜芙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藏书,除了专业书籍和实用字词典外,还有成套的史书。在采访中,潘镜芙常常提及读书的乐趣,他让我懂得了读书受益终生的道理,也启发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年代里,将在客厅摆上一整面墙的藏书作为此生最高的追求。

潘镜芙家的空间很小,满满当当都是书籍、相册、录音带,家具摆设朴素而实用,空间已然利用到了极限。有一瞬间我觉得,这仿佛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教师的家,但转头看到桌角上大名鼎鼎的052型导弹驱逐舰模型时,又对面前这位正欢快地吹着口琴的老人肃然起敬。

访谈时,我发现潘镜芙精神矍铄,记忆力超群,对几十年前的人名、地点、事件信手拈来,时不时拿起手边的笔记本查看补充。采访结束后我们了解到,潘镜芙有多年记工作笔记的习惯,家中珍藏着自参加工作以来的数十本笔记。也许他当时记下这些文字的出发点是写实、记事,后来发现,反复阅读这些记录能够找出处理问题的规律和思路。作为熟悉舰艇设计、制造、测试全过程的总设计师,他秉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驱逐舰事业发展的珍贵史料。

潘镜芙有一句座右铭:“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在跟进采集工程的两年多里,我听他提及过很多遍,也在各种相关宣传报道中看到过。在我看来,这句话在潘镜芙人生经历中的诠释可以概括为3个词:“选择”“刻苦”和“坚持”。

从放弃父母的从商建议顺利从电机系毕业,到以求实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军用舰艇用电的直流转交流,再到主动提出去一线参与舰艇的制造和测试,最后成长为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潘镜芙踏出的每一步都在响应时代的号召,也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每做出一个决定,他就用知识武装头脑,啃下最硬的骨头。而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里,他始终相信理论的正确性,坚持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道路,不求个人名利,为我国海防驶向深蓝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科学报》 (2022-03-31 第4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