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30
选择字号:
大湾区生态农业路如何走

广东省菜篮子工程之惠州四季绿蔬菜基地。 图片来源: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公共服务平台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世界上的顶级城市群大多位于沿海的湾区,各种要素资源在湾区密集分布,经济高度发达,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过去,以“吞噬”农业农村为代价发展大城市群,已有诸多惨痛教训。

世界又一超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珠江两岸拔地而起。建设大湾区,打造一流城市群,需要一流的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为根基。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那么,大湾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究竟怎么走?

城市群建设不忘农业根基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包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大湾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形态,不但要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和维系农业农村,还要走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否则对生态环境、人际关系、历史文化等都将是灾难。”接受采访时,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强调,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不可忽视。

世界上的顶级城市群大多位于沿海的湾区,各种要素资源在湾区密集分布,经济高度发达,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过去,以“吞噬”农业农村为代价发展大城市群,已有诸多惨痛教训。比如,1921年,纽约都市圈主张无限向郊区及农村扩散延伸,引发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建设效率低等各种“城市病”。

杜金沛告诉《中国科学报》,农业是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有益补充,同时,由于湾区城市群发展程度高,可引领农业发展体系,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现代生态农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湾区城市群与农业农村发展应是共存共享与相互促进的”。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人员交往、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粤与港澳地区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从未间断,且日趋紧密,这是能够保证按时按质足量供给的关键。港澳地区对于食品安全标准要求较高,这对大湾区发展生态农业尤为重要。”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段洪洋表示。

过去多年来,粤港澳农业、食品、交通运输、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合作,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制度与机制,包括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原料养殖基地实施注册备案制度、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日趋完善快捷的物流网络体系和食品产品生产和流通保障体系,这些确保了供港澳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或鱼塘、养殖场)到餐桌的安全。

“大湾区应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段洪洋表示,除了生态农业,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不同地域也在探索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内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素的相互补给、高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现代产业发展中要素、技术耦合、产业关联,最终形成共生经济效应”。

农产品供应将有更高标准

港澳地区耕地少、人口密集、农业资源缺乏,由于地缘关系,广东省一直是两地的“菜市场”。

据相关数据,港澳市场95%以上的蔬菜由内地17个省区供应。广东省供应了港澳市场70%的食品。其中,从深圳口岸出境的新鲜蔬菜、水果、活禽等占到香港市场的85%以上;惠州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之一,香港40%的蔬菜来自惠州;中山市也是供港澳农产品的重要基地之一,供港活鱼占香港市场70%的份额。

然而,港澳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对食物品质要求更为苛刻,有一套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这对大湾区农业发展及其功能定位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

“未来,港澳地区的标准将成为整个大湾区统一的标准,推动产出更为优质的产品。”杜金沛告诉《中国科学报》。

事实上,今年5月9日,广东省与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计划以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以“绿色食品”为质量发展方向,以“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平台流通、一个体系监管质量安全”的运行模式,打造大湾区乃至内陆地区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欢心的“菜篮子”平台。

这一方案指出,“菜篮子”平台不仅是向国内外市场输送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还将建设成为全球优质农产品进口的大平台,以此为载体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进出口的集散地。

此外,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港商澳商“反流”至广州等地投资,发展科技感十足的现代生态农业。比如,港商在内地经营农业的典型代表亚灿米,在广东省罗定市承包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而是推行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改良土壤等一系列的生态种植方法,目前这一品牌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在某种程度上说,资本的作用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售卖的方向。”杜金沛说。

另外,他建议,港澳地区背靠华南地区,资本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香港可在部分高校设立农学院,让生产培育新品种的理论研究在香港本地进行,而在华南地区建立实验基地,两者联合促进整体品质提升。

市场导向 探索发展之路

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带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发展高科技、绿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是其必然选择。然而,生态农业究竟如何发展,依然还在探索之中。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王建武在一次论坛上发言时专门提到,湾区经济体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应是第一位,其次是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甚至可有可无。

在他看来,要采取措施强化大湾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生态系统多样性,即森林、农田和草地等不同生态系统多样化来构建、强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满足大湾区城市聚集地和经济聚集地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然而,在广东农业高速增长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虽有所改进,但拼资源、拼环境、拼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并没有实质性转变。段洪洋说,这使得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本地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外来投资者多以经济利润为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愿望不强;缺乏系统、有效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大量项目资金集中在新兴产业项目研究,而落实绿色农业发展项目缺乏相应资金支持。

他建议,湾区生态农业发展需注意构建起基于平等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市场利益驱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此外,各大城市间要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发展差异化、具有品牌效应的生态农业,建立农产品市场协同发展机制。

大湾区区域生态优势明显,段洪洋提到,比如惠州市海岸线、森林植被,中山市苗木,以及佛山花卉等,这些城市位于城市两小时旅游圈当中,在作为农产品种植基地承担农业功能的同时,可发展生态旅游,将生态农业转化成旅游产业。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基础,广州、深圳、港澳地区聚集着多家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杜金沛认为,湾区农业发展不能忽视港澳地区的农业力量,充分利用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可发展与国际四大粮商相比肩的国际跨国粮商,增强中国农业竞争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实力雄厚、政策利好,也不可避免地引来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商贩。杜金沛表示,生态农业标准不明确,市场企业鱼龙混杂。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但政府不能缺位,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并严格监管,对于违规者定要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农业行业组织要发挥行业自律,尽快制定相关机制以净化市场。

“过去的教训太沉痛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国家大计,一定要避免不法分子‘捞’钱走人。”杜金沛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7-30 第5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