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25
选择字号:
美好的花园在每个人心中
——北京林业大学“竹境·花园”花园建造节侧记

 

学生参观清华“被掏空”作品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东坡的一首《于潜僧绿筠轩》,将千百年来文人对竹子的热爱刻画得淋漓尽致。

穿越千年,这份热爱依旧留在人们心底。

9月23日,一场名为“竹境·花园”的花园建造节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由清华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香港珠海学院等高校学子打造的15个实体微型花园,以原竹和花卉为主要材料,展现了新时代花园建造技术的行业盛世。

与其说这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不如说它更是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争奇斗妍。

学子们各展精彩创意

“感觉身体被掏空。”学建筑的本科生经常要熬夜,那么,干脆就把熬夜状态当作创作灵感。熬夜又是什么模样?

“满头乱发。对!就是满头乱发。”

这是来自清华的“被掏空”团队的独特视角,参赛时他们大多是大一的“00后”,作为参赛年龄最小的团队,他们的创意竟是如此诞生的。

穿过豁口,在一个看似乱发的球状空间内,一盏橘黄色的夜灯,三五知己躺在弧形空间里,满足了人们“被掏空”后对安逸的全部幻想。

团队成员陈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作品上的豁口是因为一场小意外而造成的,原本的设计是完整的球体,结果由于内凹,他们索性就留出一个入口。“感觉就像找到了世外桃源的入口,隐蔽而又不失风雅。”

同样,被创意惊艳到的还有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作品“举头望明月”。在圆柱形的竹质空间,面对着一片芒草,坐在小板凳上赏月,大概是人生最闲适的状态。得知决赛定在今年9月,恰逢中秋前夕,团队成员石渠和他的日本小伙伴们很自然地将日本文化中的竹子与月亮关联在一起。

“我们第一轮设计是方形,之后才是圆形。借助天圆地方的概念,圆中摆放芒草,象征所在大地,与空中明月遥相对应。”石渠说。

在现场,像这样有灵性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同济大学团队利用竹子迎风相击而鸣清音的特点,设计了“磬·篁”,给人丰富的多感官体验。北京林业大学团队设计的形似莫比乌斯环,又似中国卷轴的“花鸟卷”,在鸟鸣、低草、白雾中给人以空灵的感受。

正如评奖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所说,“美好的花园在人们心中”。从国内外112所高校203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决赛的15个作品各具特色。

打造有影响力的花园建造节

古筝、琵琶、鼓……位于中心花园“云在亭”的民乐演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新加坡花园节、日本花园节、法国花园节……对于评委团中的10名外宾,国际上的花园节并不陌生。然而,小试牛刀的中国模式却让他们眼前一亮。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风景园林系前系主任德克·西蒙表示,花园节在欧洲往往花费不菲,像这样历时3天、花费较小的花园节,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虽然规模小,但是我从中看到了学生的热情,相比较花费高昂的打造,我更喜欢热情、有流行元素的建造活动。”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最辉煌的国家之一,可惜的是在现代园林建造中,并没有比较有影响力的花园建造节。”王向荣解释举办首届花园建造节的初衷,同时表示希望将该活动办成有世界影响力的节日。

据悉,本次花园建造节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安吉竹境竹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风景园林》杂志社承办。同时它也是2019北京世园会“园艺走进生活,走进校园,走进市民”的实践场所。

实际上,由大学承办这样的节日,还赋予了它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在‘双一流’建设中,聚焦人才培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如是说。

作为中国最早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创新看实践,高校鼓励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将团结协作、实践锻炼集于一身,释放创新精神。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彰显和溯源,通过材料建构和艺术表达的交叉体验,激发创作热情,弘扬工匠精神。”安黎哲说。

在北林种下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一、二、三……”指导老师段威抱着女儿在“花鸟卷”中合影,显然,对于这件学生原创作品,他很满意。

他告诉记者,“花鸟卷”的创意源自学生头脑风暴,自己和另外两位指导老师只是帮助构造结构体系,作相关专业咨询。“学生们对新工具的应用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年,当然我们全程都在,也见证了学生克服重重难关。”

“过去我们搭建实物的机会比较少,参赛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实物作品从无到有。”团队成员李爽如是说。

记者留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次获得大赛一等奖的三支团队——日本千叶大学“举头望明月”团队、北京林业大学“花鸟卷”团队、清华大学“被掏空”团队,分别都与北京林业大学有着不解之缘。

本校团队自不用说。两支外校团队,也活跃着北林的影子。

石渠是从北京林业大学到日本千叶大学的交换生。谈到一年交换生的收获,他表示,国内设计更具象,而日本设计更虚化,“日本鼓励摸索、探索,因此这次的设计从‘竹中月’的概念出发,并没有刻意造型,这样的经验值得日后借鉴”。

“被掏空”团队的指导老师之一吕回本科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保送至清华读研究生。

“我比参赛队员大了10岁,目前是清华建筑学院教授朱育帆的博士生。但是我要说,他们特别有活力、有想法,只要给他们一点表达的机会,就会毫不吝啬地带来千奇百怪的解决方式。”作为师兄,吕回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他感恩在北林的求学经历。“在熏陶式教育中,我们种下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并有机会把种子带到外校传播。”

《中国科学报》 (2018-09-25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