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旭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4-21
选择字号:
东湖的梦想

 

■徐旭东

两个月前,武汉开始热议新城和亮点区块时,东湖之滨的中科院水生所也梦想了一把。几位研究员建议要把门前的东湖建成武汉城中的白洋淀。

瞧瞧他们的设想:“在较为开阔的水面,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植物群落,结合生态位及季节更替,恢复东湖历史上的优势种,如微齿眼子菜、黑藻、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水车前等物种,同时增加苦草、马来眼子菜、菹草等种类,形成四季有草且自然更替的生态格局。”

……

报告递上去,政府犯难了:钱从哪里来呢?第一步要部分恢复水生植被,第二步还要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实现江湖连通。几年前,国家发改委曾批复武汉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的报告,预算资金158亿元,但要求经费自筹。

正当武汉犯难的时候,国家将建设雄安新区,看来东湖的梦想要在白洋淀实现了。

白洋淀大部分位于安新县境内,是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的,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白洋淀湿地保护区以水、沼泽、芦苇、荷花、香蒲为主要景观。这里烟波浩淼,风景秀丽,水草丰美。白洋淀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仅芦苇品种就多达10余种,面积11.6万亩,还盛产鲑鱼、鲤鱼、青鱼、虾、河蟹等40多种水产,也是候鸟迁徙内陆通道途中的重要食物与能量补充栖息地,有鸟类197种。

东湖想拥有的,在白洋淀这儿都有了。当然,东湖也有它的美:东湖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楚风浓郁,楚韵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错,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素有九十九湾之说。

历史上,屈原曾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

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的东湖绿道为世界级绿道。

也就是说,东湖有历史,有人文,有环湖绿道,缺的就是水里的植物!这就是水生所的研究员们梦想着恢复东湖水生植被的原因。

东湖在历史上当然也如白洋淀一般的美丽,而且它依傍着长江,江湖相通,灵秀无比。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那时,修堤建闸是为了摒除水患。

后来为减少武钢冷却水中的泥沙,东湖不再与长江通水,水位失去涨落,加上排污日益加重,水生植被逐渐消失,蓝藻水华频发。上世纪80年代,东湖渔场放养鲢鳙鱼,意外地通过鱼类摄食微囊藻使蓝藻水华得到控制。但水质仍然恶化。

但湖泊是不能没有植物的,这不仅是水体景观的需求,还由于植物在湖泊水体生态系统的建构、平衡、维持、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作为初级生产者,植物直接或间接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基础,也为水生动物提供产卵、栖息的场所;第二,水生高等植物与浮游植物竞争物质和生长空间,形成遮光效应、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的繁殖,增加透明度;第三,植物为水底的微生物提供氧气,促进其代谢降解活动,并减低水体扰动所带来的底泥营养盐的释放。

东湖水体自然也应该恢复植被。以前,武汉人拿东湖与杭州西湖比,不禁有点小自豪。虽然名气远不及西湖,但是东湖面积大。不过,近几年杭州治理西湖走到了前面,水生植被得到修复。这其中,也凝聚着水生所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倒是家门口的东湖,植被恢复工程迟迟未能实施。当然这与前几年截污工程没有全面完成有关,还因为东湖治理需要的资金投入难以解决。

我想,一座特大名城总该有一块让人留连忘返、不留遗憾的去处,东湖应是武汉的不二选择。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ihb)

《中国科学报》 (2017-04-21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