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12
选择字号:
我与NSFC
 
■戎可
 
“我相信梦想就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们向前不会彷徨。”——张靓颖《梦想》。
 
当年听闻基金不中标,心中澄明一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不过是一类科研经费来源,因为带了“国”字,便成了各种评判的硬指标,成了近几代国内科研人证明自己的试金石。如果有一天有了“INSF”或者“NSFUN”,NSFC便不那么值钱了,这是现实,不容回避。听着像笑话,其中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我1993年大学毕业,因为打小学的俄语,考研的选择面很小,加上当时年少气盛,回了内蒙古一所不入流的大学,一干13年。这期间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教书,总算不辱师门,教得还不错,教而优则仕。至于科研,写写剪刀论文换职称而已。大环境?个人不努力?都有吧。
 
记得偶尔知道了可以申请省基金(连可以申请的额度都不知道),写好了申请书,却原来申报截止日期早过了!每次有机会出差都会一头扎进书店,疯了一样地买书——我们那个胡萝卜(呼伦贝尔)学院可以利用的资料实在实在太少了。那儿的老师很多都是那样,一有出去进修的机会,都会疯了一样地复印、下载文献,管他用上用不上。在当时,在那里,NSFC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不知道这样的学校还有多少?现在好些了,网络化,查资料方便,听说胡萝卜学院也有老师中了NSFC,真是好事情。
 
进入21世纪,风向变了,评估!各种评估!要求学位。开始我没当回事。心想,你学校要培养70个硕士,我就是不念,论教学、论剪刀文章我也能在学校排到71名!当时怎么就心傲到那个程度,井底的蛤蟆啊。后来瞧着不行,先拿了个硕士学位,2006年考上博士,脱产学习,整天在山上追松鼠。2009年博士毕业,调入东北林业大学。从读博士起,才见识了NSFC。
 
从2008年开始到今年我写过6个面上基金申请本子,连今年的,中了3个,中奖率相当于丢硬币。中的都不是我作为负责人,我自己则两次申请皆不中。妙的是,中的3个里有1个还不是我的本行。论本子质量,我有自知之明,与多年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的同行比,思考的深度应该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既然能中,就说明还成。我申请的不中,想来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我岁数不小,但真正入行却太晚,积累太少了,前期的文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令人信服;其二,入行晚加上不乐于交流,同行对我的工作了解太少。仅凭几千字的本子,谁放心把几十万资金放到一个剪刀手名下?所以,坚持不懈,一生二二生三、一而再再而三才是正道。
 
当年读动物学专业是我自己选的,当时班里只有两个同学报这个专业。那个选择缘于自幼单纯的科学梦想,难得父母支持。毕业选择的种种无奈,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懒惰。读博士时发愤读起了英语,一年半读完四册新概念,现在也可以直接写英文文章。如果本科时就这么干,毕业的无奈是不是就少了许多?现在的NSFC是不是就近了许多?
 
好在,现在手里有各种来源的经费,不多但够用,可以一边干着,一边想着,一边写着。这样的学术背景和年龄,NSFC中与不中已经不那么重要。偶尔有一年,中了,心里高兴一下也就罢了。科研的快乐远比四个字母要多。
 
读博士的时候,每天四点半起床,冲一杯黑咖啡读一课新概念,戏称“少壮不努力,老大喝咖啡”。这句话拿来与胸怀科研梦想,但不知道怎么办的年轻学子们共勉吧。
 
加油!“加油”是个过程,不是个口号。
 
http://blog.sciencenet.cn/u/squirrelroco
 
《中国科学报》 (2013-08-12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