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8
选择字号:
打工,给暑假加点料
特约绘图:焦佳文

 
■本报记者 温才妃
 
网上流行着一个段子,“对不起!您的暑假生活已不足X天,请及时充值!”暑假过半,一部分大学生还“宅”在家里没有安排,而另一部分人则将自己的暑假经营得有声有色——选择远足,过一个环保的绿色暑假;选择学习“充电”,过一个充满智慧的黄色暑假……在多种暑假的过法当中,选择去打工,过一个汗流浃背的红色暑假,无疑是最辛苦的。
 
初入职场出卖苦力
 
“借过、借过……”每天双手拎着十多份快餐挤医院电梯,若是电梯坏了就只能走楼梯,这便是准大学生时期,许译文做的第一个暑期工作。
 
由于城市小、服务业不发达,加上刚刚高中毕业,作为班里唯一打工的学生许译文没能像偶像剧中打工那般,找到一份轻松的服装店或奶茶店兼职,而是去了高中附近的小餐馆“跑腿”。每天中午3小时,一天只有10元钱。如果外卖生意不好,还要帮着店里洗碗、招待客人。
 
如今,许译文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她很感谢那段折磨人的经历。打工时,她第一次走进小餐馆对面的医院肿瘤科,看见病人蜡黄憔悴的脸,心里特别害怕。想到自己填报的是中医药院校,许译文更是汗颜。可是日子久了,每次给熟客送饭,病人们见着她就会说:“小丫头又来了。”唠几句家常,问问有什么推荐菜。“恐惧感一点点消失,还从病人身上学到了乐观坚强。”
 
城市小、打工机会不多,同样也困扰着黄山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陈亭廷。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使得经营家禽生意的父母折了本。而年初向朋友借了3600元学车,开学高达万元的学费,更令她一筹莫展。
 
一放假身边的同学纷纷回家,陈亭廷每日却要身兼两职。8点30分到17点30分,在房地产公司做文员;18点20分到凌晨2点30分,在一家KTV做前台。一个月刨去生活成本,大约只能攒下2800元钱。
 
尽管挣钱很难,但打工过程让陈亭廷有所感悟,“一是房地产行业不适合自己,无法发挥专业所长;二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方式,与大学有很大不同”。
 
KTV里的年轻服务员们喜欢相互间碰一碰,以示亲昵。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却少有类似的举动。一开始陈亭廷觉得这样做很唐突,尤其是被比自己年长的异性碰了一下,感觉更是怪异。后来她在试着改变。“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待在校园里,要趁早学习跟每个圈子里的人交往。”
 
打工仅一个月,父母、朋友觉得陈亭廷成长了不少。
 
高年级,方向感越来越明确
 
一旦进入高年级,兼职、实习几乎成为了大学生暑假的主题,尤其是在学完专业课之后,找一份与本专业相关的短期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朋友的介绍下,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国际经贸专业大三学生吴钊洋终于进入了心仪的外贸公司实习。
 
吴钊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前几年的暑假,她在餐厅打过工,做过促销、电话调查。“之所以一直没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方面缺少找工作意识,一方面也担心上当受骗。”而今年暑假的工作最让她向往。这是一个招聘研究生在读或本科毕业生的岗位,有毕业后留用的可能。
 
然而,实习的第一天,吴钊洋就感受到职场的严肃。一不小心来早了,趴在桌上打了会儿盹,老板经过时,一脸严肃地告诉她:“要困就回家睡去”,把她吓得不浅。所幸同事间的氛围倒还是不错,经理见她爱看书,便提议部门举办一个演讲比赛、一个与老外交流的活动加深彼此感情,这让吴钊洋的融入感倍增。
 
看着身边的同学纷纷寻找暑假兼职,本科4年没有做过任何兼职,将来希望从事教师岗位的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王慧决定小试一把,给一个暑期培训班代课,教初中语文。
 
当然,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分子,做兼职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王慧告诉记者,虽说自己放假,但身边的同龄人都在上班,暑假回家待着不但寂寞难以排遣,而且看到同龄人都在养活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打工让这些情绪有了一个“出口”。生性开朗活泼的她,很快就结识了一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女生,从此二人成为一起上下班,一起逛街,一起聊八卦的好友。与此同时,她的代课机会也骤增,很快又接手了对外汉语的教学,弥补了本科期间的遗憾。
 
当兼职只是调剂生活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兼职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博士生黄玲玲的暑假生活将会继续宿舍、图书馆两点一线的单调。博士论文“憋”不出来,前两天她着急得满脸长痘。朋友为她介绍了一份改卷子的工作,一天半的辛苦,她能赚到近1000元钱。
 
事实上,读博期间每月有1000元补助,基本生活用度不用愁,黄玲玲和身边的同学一样,对做兼职的兴趣并不高;加之学习压力大,她更担心的是写论文与做兼职“本末倒置”。“好在兼职只是无聊生活的点缀,一两天的活儿暑假偶尔做做也挺好。”
 
学校要求完成两篇CSSCI论文才能申请毕业,而自己去年大半年时间在海外交流来不及准备,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专业博士生朱茗想得很清楚——推迟一年再毕业。因此,当同学都在苦熬论文时,朱茗去了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教汉语。
 
这份兼职也是缘自人情。去年朱茗在芝加哥大学交流期间,结识了该校主管中文课的教师。正好芝大的课程计划要求该校学中文的本科生、硕士生来华进行短期学习,而位于人大附近的芝大北京中心人手较少。于是,朱茗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的代课老师。
 
每个年级都有上课、练习、谈话三门课。除了带芝大大二学生的谈话课,朱茗还带了一门“一个人的课堂”,为仅有一人的芝大大四学生讲课。“国外课堂毫不含糊,这一点让我很有感触。”更让她想不到的是,为时8周的暑假代课刚刚过半,芝大就把兼职的全部薪水打到了她的账户。这种出于对人信任的做法,让她很是感动,工作也更加卖力。
 
“当然,博士生打工,挣钱不是出发点。”朱茗说,将来她想当一名老师,虽然自己曾做过家教,但是从未有过系统授课的经历,“从事与就业相关的兼职是件双赢的事,可以充实口袋,更可以提高试讲的技巧”。
 
《中国科学报》 (2013-08-08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