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麻庭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16
选择字号:
反思中国文化与制度对灰霾的贡献
 
■麻庭光
 
我们不能光想着哪里是PM2.5的源头,应当反向思考,应该思考在现行制度下,为什么数十年的治污努力不成功?我认为,这就涉及中国的文化特征以及制度劣势。
 
中国的文化特征是什么?集体主义的文化。其特色是牺牲个体,统一思想,紧密团结。这种模式造成了思想的狭隘和行动上的不负责任(对领导负责即可),这是很多决策失败的关键。
 
那么,为什么最近中国灰霾问题严重呢?其实灰霾问题由来已久,至少我在1997年就注意到了,那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同欧洲相比,就感觉国内到处是灰蒙蒙的,一年当中只有秋天和雨后才能看见蓝天。那时候,我们就在高呼要治理污染,近二十年了,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上世纪90年代是全球变暖的高潮,也是PDO(太平洋环流十年震荡)的暖相周期,所以蒸发旺盛,不容易形成导致灰霾的气候条件。当前是PDO冷相周期,大气稳定,不利于烟气排放,这是首要原因。其次,气候干燥(冷相气候的特征),所以地表缺乏控制能力,加大了灰尘的产生。这是导致污染的气象条件,也是灰霾问题还要持续二十年的关键。
 
其次,我国制定的降低煤炭消耗,提高清洁能源的努力并没有实现,这里不能不提某些水电工作者对开发大西南水电的阻击,和沿海居民对核电工程的抵触。这些话题,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我的抵制成功了,避免了地方的破坏,可是我把风险增加了,让大气污染由全国和全世界人民来承担,这种观念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其实是对整体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高污染煤炭能源的比例过高造成的,现在清洁能源发展不起来,我们只能在一个屋檐下呼吸脏空气。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污染是某些少数环保工作者打着保护环境的口号造成的,也是我们科普工作者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宣传不足造成的。
 
第三,保护带来污染。能源具有自增值特征,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来规范。为了保护民众的利益,我们降低能源收费,一方面导致鼓励民众浪费,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额外的经费去从事节能减排的努力。有人说,不用能就是节能,可是从能量的自增值来说,越用能,越有钱去节能。所以中国科技部号召“人人随时关灯”,这种道德观念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下很有诱惑力,在美国这是违反资本主义基本原理的,能源只有用起来,有关方面才有钱去节能,去减排,去改善环境。有人说,青山绿水就是环保,可是青山绿水没有产出,很快在资本主义的开发狂潮中就会变成“穷山恶水”,这是发展的一般趋势。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陷入保护的怪圈,越保护,越污染。越投入,越穷困。
 
第四,最近钢铁工业是环境污染的替罪羊,一方面它们是耗能大户,也必然是重要的污染源,另一方面,它们产能过剩,需要干预。可是它们为什么能够准入这一早已混乱不堪的市场?这是标准混乱和缺乏规范造成的。在美国,非常重视个体力量的组织,只要三五个人,就可以组织协会,提出规范来自律,提出标准来增加准入门槛,避免恶性竞争。国内缺乏行业协会,只有国营协会,是不能有效规范市场的关键。对抗污染,还是需要那些非营利自发的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行动。有一次康州某工厂深夜排污半小时,被24小时监视的志愿者发现,告到环保署,罚款一大笔。所以环保在美国是经济行动,与行政干涉无关。环保在中国是行政命令,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必然效果不彰。
 
第五,法不责众,是最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我们逃生工作者,最害怕人群的Herding行为。当人群都是一个模式思考的时候,就是人群失控的时刻。国内很多集体行动,符合逃生学原理。比如,某地翻车,立刻遭到哄抢。哄抢者振振有词,“废物利用”嘛,这种集体主义的思维模式,也是导致各地不愿意上环保设备的关键。别人都不用,凭什么我要用。环保设备运行须耗能,吃掉的,正好是我的奖金那一块。所以,没有这种大面积的灰霾,人们当然不会注意到这些利己的行为对于整体的危害。一次灰霾危机,比十本科普书的科普效果要好。现在,人们还有什么理由来逃避大气污染呢?
 
第六,钱学森难题,与集体主义的思考模式有关,当人人都在同行的压力下思考,自然不会深入思考某些影响巨大的课题。人人都局限于有限的选择范围,就是中国大妈的“投资困局”,买什么赔什么。所谓的“人来疯”和“消费热”,都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有人说,我们已经很开放了,国外的硬件,我们都有。可是文化这个东西,深入骨髓,人人都害怕吃亏的想法,是中国人民难以对世界作出较大贡献的关键障碍。中国国内最自豪的,也是最让人害怕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软实力”。现在我们不但输出硬件,还输出污染,虽然舆论一边倒地否认。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其中我们宣传的集体主义文化,让西方长期接受以人为本教育的公民,很不以为然。在范美忠(“范跑跑”)事件中,我看到的是一群伪君子,打着救人的旗号去指手画脚。“你该死,他该死”“老师该死,领导该死”,这些气话,成为主导舆论的时候,就令人浮想联翩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只有意识到危机,才会重视起来,才会有意识地增加投入,加以解决。环境危机,也可以说是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结果,也是我们错过了发展的好机会,为了追赶而必然需要付出的代价。中国以集体为本的文化特质,本来是对付长远利益的最佳制度,之所以制度优势没有发挥,大概是两点原因:经济储备不足(物质),危害认识不足(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中国科学报》 (2013-12-16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