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交大推出西南地区首门慕课课程 |
做一件“受惠于民”的事情 |
|
■本报记者 陈彬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吴鹿鸣今年已经77岁了。从20多岁进入高校工作起,他便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然而不久前,这位已经有半个世纪从教经验的老教授,却经历了一次全新的授课体验。
11月初,由吴鹿鸣主讲的西南交通大学首门慕课(MOOCs)课程——《机械设计》正式上线。只要一个注册邮箱,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免费学习、讨论和考试,考试通过者甚至还能收到一张课程合格证。由此,西南交大也成为了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第一所实现慕课本土化的高校。
作为一所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行业类高校,西南交大为何在如此积极地推进慕课?在这份热情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慕课的“三步走”战略
只要对当今的高等教育稍加关注,相信对“慕课”一词都不会感到陌生。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即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实现整个教学课程全程参与,包括学习、讨论、完成作业、考试、获得的证书等。自2011年,第一堂慕课课程出现以来,这一全新授课形式正在全球迅速推广。
“纵观国内,以北大、清大为代表的国内顶尖高校,均十分重视慕课课程的建设工作,与这些名校相比,我们尚有一定差距。况且我们地处偏僻西部,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更为巨大。”在采访中,谈及西南交大推进慕课建设的初衷时,该校副校长冯晓云表示,如果高校漠视慕课带来的挑战,不久的将来,也许学校不仅难以保持目前地位,甚至可能远离高等教育的主流。
当然,除去危机感,在发展慕课的问题上,西南交大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冯晓云坦言,西南交大虽然与名校差距尚存,但自身的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也足以使学校在这场慕课“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国内交通领域的老牌学府,西南交大拥有排名全国第一的交通运输学科。在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领域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我们能抓住自身的学科优势,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慕课课程,对于学校的学科地位,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扩大科研影响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品牌和知名度,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冯晓云说。
据了解,未来西南交大将在慕课建设中,实行“三步走”计划,即首先打造一批优质在线课程;在此基础上,早日加入国际主流慕课课程平台;最终,通过课程实践,在校内课程教学中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精益求精的慕课
吴鹿鸣的《机械设计》课程本学期计划讲解9个单元。记者采访时,其中的3个单元已经录制完成并已正式上线。对于这门课程,吴鹿鸣倾注了比之前的课程更多的心血。“准备一堂慕课,要比在教室上课多花数倍精力。”他说。
作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获得者,吴鹿鸣的教学经验之丰富是无需赘言的。那么,为何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教师,却对一堂网络课如此上心呢?
“在我看来,慕课最大的特点便是课程的开放性,它的生命力也在于此。”采访中,吴鹿鸣不止一次强调,较之传统课堂,一堂慕课课程的受益人群不再是几十个学生,而可能是成千上万的社会成员。“这是一件‘受惠于民’的事情,我们需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待它。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每堂课程,我们都马虎不得。”
同样“马虎不得”的还有学校。
2012年,为加强校际之间的课程沟通,方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西南交大与台湾新竹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和北京交大签订协议,共建“五所交大慕课课程平台”。《机械设计》便是该平台首批推出的课程之一。未来,该平台将面向全球华人推出。
在西南交大,据教务处处长阎开印介绍,目前该校已完成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在平台基础上,学校先后引进麻省理工等国际开放课程3000余门、哈佛大学等国际视频公开课200余门,以及清华大学等国内视频开放课70余门,同时还自建了各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150余门,目前用户下载点击次数已超过百万。
不是“吃螃蟹”,而是“摸石头”
在与吴鹿鸣就慕课授课事宜进行沟通时,学校的一些老师曾和他开玩笑:“又要让您‘吃螃蟹’了。”听完后,吴鹿鸣对这句话作了一个“纠正”:“不是‘吃螃蟹’,是‘摸石头’。”
在解释这两者的区别时,吴鹿鸣笑言:“‘吃螃蟹’的风险小一些,你只管去吃,总会有些收获。但‘摸着石头过河’却意味着艰辛与探索。”
虽然对慕课这种形式十分赞赏,但吴鹿鸣坦言,在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更不能因此就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多种模式的配合,慕课并不是取代传统课堂的‘灵丹妙药’,更何况这种模式还有着太多的不成熟。”
比如在硬件设备方面,如何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将传统课堂上黑板的媒介作用加以体现?这便是个问题。
“在今天的大学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越来越依赖PPT等电子媒介,忽略了板书的作用。事实上,现场书写是教师授课思路的最好体现,忽略板书,让学生始终被PPT包围,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吴鹿鸣对此的解决方式是使用数位手写板。“通过手写输入,我的每一个笔锋都要让学生感受到。”
对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阎开印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网络学习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冲击。”阎开印表示,在慕课课程中,学校需要推动“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建立一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传统课堂历来都是学生在课上学,在课下研讨,但通过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在线课程,我们希望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即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课堂与老师进行讨论,答疑解惑。”
采访中,冯晓云坦言,下一步学校将进行一些试点。她同时表示,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学习模式的翻转将成为趋势,“首先要大面积地推进混合式教学,实现在线与非在线结合,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探索。”
《中国科学报》 (2013-12-05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