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20 6:5:24
选择字号:
一生需经历的三次“婚姻”
  
开栏的话
 
主题为“青春畅想 魅力科学”的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次大赛指导单位为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由中国科学报社发起、中国科学院团委及多所“985工程”高校联合主办,全球第一中文科学门户网站科学网承办,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和研究所45岁以下在读研究生与在职员工,鼓励选手交流科研创新、探讨科教界人才制度并进行科普探索方面的创作;同时也欢迎年轻科学家们展示个人爱好和生活情趣,分享读书心得和教育求学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博客@科学网”特开设“青年科学博客大赛”专栏,选登参赛博文,以飨读者。

 
■赵斌
 
本文将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的找导师、找工作与找对象并称为人生的三次“婚姻”,因为这三者确实有许多可比之处。
 
找结婚对象,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经历。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因人而异。正常情况下,人口的性别比是1:1,从理论上讲根本就不存在找不到结婚对象的问题。然而这种情况却频频出现,大龄男女青年比比皆是,称为剩男、剩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可能主要还是适婚年轻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将标准提得太高。这令我想到那个凤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一半人看不上我,还有一半人我看不上”。而通过自由恋爱最终能走到一起配对成功的,就是条件相适宜的,没有谁亏欠谁的。结伴的男女也不意味着就可以白头偕老,也有许多中途发现不合适离异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结合和离异都过于草率,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有人提出要善于“经营婚姻”。
 
其实,找导师也一样,最终能走到一起“配对”成功的,一般来说也是条件相当的,也没有谁亏欠谁的。有不满可以说,类似夫妻吵架,解决矛盾也是一个经营的过程,没有谁更高明,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要善于学习。
 
找工作难道不是这样吗?缺条件的学生,已经被淘汰;有能力的学生,可选择自己觉得更合适的导师。不管是谁,如果“配对”后天天抱怨,最终肯定也是不欢而散,总有一方对对方要求太高,或者彼此都要求太高。其实,社会上的事儿总是要人做的,应该说地球上有多少有劳动能力的人,就有多少就业机会,所以找不到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与大龄男女青年越来越多可类比理解:找不到工作者,大多还是就业标准超过了实际能提供的机会。
 
虽然如此,通过政府和决策者的努力,这三个方面还是可以得到逐步优化的,但这些优化也只是相对而言。
 
善待自己的三次“婚姻”,从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吧。奢望可能只能延误更多的机会。祝每位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中国科学报》 (2012-04-20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