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13
选择字号:
核酸检测为脐带血安全护航

 
脐带血检测合格后才能够储存。
 
图片来源http://sa.ylib.com
 
■本报见习记者 李惠钰
 
近年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这一新名词闯入了众多准妈妈们的视野。以往孕妇分娩中常被视为废弃物的脐带血,因其富含造血干细胞,成为继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三大造血干细胞来源。
 
不过,为了确保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和存活率,脐带血保存前还必须经过采集、制备、检测等多道医学工序,只有检测合格后才能够储存,因此,对血液安全性的检测尤为重要。
 
近日,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简称“北京市脐血库”)成功引进了用于血液筛查的罗氏诊断cobas s 201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该系统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更早地检测出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感染,为每一份脐带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理性对待脐带血
 
其实,脐带血就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
 
医学研究表明,脐带血里所含的造血干细胞是细胞之母,它可以生成肝细胞、心脏细胞等多种功能的细胞,还拥有修复器官损伤的潜力,也可为地中海贫血、脑瘫、白血病等疾病提供珍贵的配型。
 
如今,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为新生儿留存脐带血日渐时兴起来。北京市脐血库首席执行官邓钺表示,北京市留取脐带血的孕妇数量占当年分娩量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的2%增加到现在的20%。
 
不过,面对高额的脐带血存储费,大部分家长还是会望而却步。以北京为例,脐带血采集、检测、冻存的费用是5800元,每年的管理费为620元,存储期限为18年,总费用接近1.7万元。
 
除了价格不菲,脐带血存储到底是“生命银行”还是“空头支票”,对此社会上的质疑声也是不绝于耳。
 
有专家称,脐带血的数量有限,每一个产妇的脐带血大概就是50ml~80ml,如果10岁以下儿童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这个量是够的。但孩子成人之后,这个量显然是不够的。
 
也有人认为,个人储存的脐带血将来能用得上的概率还是太小。而且,脐带血到底是不是“灵丹妙药”,也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证和根据。
 
为此,不少专家建议,准妈妈们可以将脐带血捐到公共库中,变“死期”为“活期”。邓钺也表示,捐献脐带血不仅免费,而且在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时,享有优先使用权,如果自己的脐带血已经被别人使用,还可以在所有的捐献储存中优先配型。
 
新技术确保血液安全性
 
不过,无论是自愿出资留取脐带血,还是无偿捐赠到公共库,脐带血在保存前都需要经过检测、分离等多道医学工序。其中一项就是要对血液进行筛查,以保证其中没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合格后才能够进行储存。
 
“常规的血清学检测技术(ELISA)可用于检测血液中HBV、HCV和HIV的抗体,但当血液正处在感染‘窗口期’时,ELISA就无法准确检测。”邓钺说。
 
所谓“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病毒至外周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病毒的抗原或抗体之间的这段时间。
 
邓钺强调,有些母亲患有隐匿性的HBV、HCV或HIV感染,但她们本身并不知情,而90%以上的HBV和HIV传播风险及75%以上的HCV传播风险均来自于“窗口期”病毒感染,可是常规的ELISA无法准确将之检测出来。
 
北京市脐血库质量保证部高级经理魏晓飞也表示,ELISA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漏检。处于病毒“窗口期”、病毒变异、人类个体免疫差异产生免疫沉默等,都会导致最终病毒的漏检。
 
为了给血液和干细胞的安全加一道保险,北京市脐血库引进了罗氏诊断cobas s 201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其核心就是罗氏拥有专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据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介绍,PCR技术不但可以在一个反应管中检测HIV-1、HIV-2、HBV和HCV病毒的各类基因型,而且是唯一能够检测HIV-2的核酸检测技术(NAT)筛查系统。
 
与ELISA不同,NAT是通过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的先进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检出脐血中极微量的病毒核酸,显著缩短“窗口期”。
 
研究表明,通过NAT检测,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酶联免疫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9天、82天和21天缩短至34天、23天和11天,进一步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处于窗口期的捐献者,在抗体没有出现之前,NAT就能准确检测到感染人群,主要用途是在于输血和血液产品的质量安全。”黄柏兴说。
 
期待制定行业标准
 
在邓钺看来,随着临床医学和干细胞研究的不断发展,脐带血也从过去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转变为实体肿瘤、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不仅如此,如今,双份脐带血移植术、脐带血骨髓联合移植术、脐带血外周血联合移植术等的成功病例也越来越多。可以说,脐带血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不过,黄柏兴认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对于核酸检测,北美地区几乎100%都在使用,而我国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推动,使用率相对比较低。
 
魏晓飞也有同感。他举例说,美国骨髓库也接受全世界造血干细胞注册,但是有一个前提,提供的造血干细胞成分必须要经过相关的核酸检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核酸检测逐渐成为国际化的要求。
 
为此,魏晓飞建议,北京市脐血库能够跟更多专家及同行业公司合作,推动脐带血制备、冻存和检测技术进一步发展,制定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通过国际认证,推动脐带血国际间流通;通过科研合作,促进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最终将更多的脐带血应用于临床治疗。
 
《中国科学报》 (2012-11-13 第5版 生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