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甜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23
选择字号:
海藻生物加工:期待科企更好结合

 
科学家研制的生物海藻灯。图片来源:昵图网
 
■本报实习生 罗甜甜
 
海藻是“海水里的农作物”,我们更多地把它当做是一种菜类。殊不知,海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海藻不仅可提供独特的海藻多糖,广泛用于海洋药物、功能食品、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应用、食品添加剂、有机肥料、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等领域,而且许多代谢产物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但由于海藻产业涉及的学科较多,海藻产业研发力量分散,针对海藻产业研究的专家团队较少,目前海藻生物行业缺少系统性研究。
 
近日,海藻加工企业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以下简称“明月”)对外宣布,投资1.5亿元的国内最大海藻生物科学研发中心一期正式开工建设,希冀这一大手笔投入会给行业带来些许惊喜。
 
海藻加工原料“吃不饱”
 
虽然我国是海藻养殖大国,海带产量名列世界首位,紫菜产量同日本和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紫菜养殖国,但海藻自然资源及种类并非丰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海藻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因此,除了增加进口原料外,主要靠养殖来增加原料的不足。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段德麟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国内的海藻加工,从食品加工到精细化工加工,从技术含量上讲,都比十年二十年前提高了一大步。
 
“比如明月的褐藻胶加工,现在的技术也不是原来的工艺,有很多改善,所以水和电的能耗降低了很多,相对来说成本就降了不少,不管是用的进口原料还是国产原料,生产的褐藻胶等其他的精细化工产品,我认为从价格、质量上都有显著的改善。”段德麟说。
 
不过,技术的提升并不能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海藻加工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逄少军对《中国科学报》介绍,海带的主要市场在国内,70%~80%是用来作为食品消费,小部分质量稍差的海带,作为褐藻酸钠的原材料提供给提取褐藻胶或甘露醇的藻胶工厂。而作为食品的海带价格远远高于作为工业原料的海带价格,所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愿意生产食用海带,并且加工的方法技术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原料不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食用海带的加工数量在不断上升,另一个是现在栽培海带的藻胶含量在不断下降,这两个原因就使他们‘吃不饱’。”逄少军说。国内原料不足,进口量就越来越大,价格不断提升,企业成本随之增加,这可以说是国内藻胶工厂的共同遭遇。
 
科技支撑力不从心
 
“从研究层面讲,关注度不够,这是一个边边角角的行业,从南到北研究海藻的人非常有限。”逄少军说。
 
明月海藻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可昌表示,目前从企业角度讲,从事海藻相关研发的专业人才较缺乏,行业发展需要更强的科技支撑。在海洋生物领域,海藻生物行业是一个比较小的行业,和鱼、虾、贝等相比,海藻的综合产值相对比较小,规模不大,所以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足。
 
另外,“海藻生物产业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发达,缺少相关的标准,与国际上有较大的差距,很多具有独特性能的海藻活性物质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应用,比如海藻酸钾、海藻酸钙、海藻酸铵、岩藻多糖硫酸酯等一些天然活性物质,至今没有国家标准,不能在食品等领域推广应用。”李可昌说。
 
产学研联合隐忧
 
据悉,青岛明月海藻生物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依托明月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所,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共同建设海洋功能性食品药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高分子材料、海洋护肤品等联合实验室,打造以海藻生物为特色的国家级科研及孵化平台。
 
“我们建设海藻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就是想通过平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形成资源积聚,建成海藻产业聚集区,形成合力,不断创新,促进海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李可昌介绍说。
 
然而,“产、学、研结合是目前海藻生物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企业也好,跟科研单位和大学的结合、沟通、联合也好,是不错,但还是缺乏一个非常有效的结合的方式,实现真正的结合,另外相关成果的转化还需要一个放大、修正的过程,需要时间磨合。”段德麟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中心藻类及藻类生物技术责任研究员刘建国表示,明月属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做科技,又和生物行业有结合的话,肯定对我国褐藻行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企业有产业化的基础,科研院所的技术应与明月海藻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对接。
 
明月海藻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会不会促进我国海藻生物行业特别是褐藻行业的发展?逄少军表示,无论明月集团出产什么样的终端产品,护肤品也好,药品也好,会不会促进褐藻行业发展都取决于产品附加值的高低。
 
“我认为如果产品附加值比较高的话,就能有效地带动相关海藻栽培发展,如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换句话说,明月往市场出去的是原料型的海藻,它将不存在任何效果,因为作为食用海藻的价格要远远高于作为原料的海藻,老百姓没有人会替他去养原材料。”逄少军说。
 
另外,段德麟指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以赚钱为目的,当工艺突破以后自然而然就赚钱了,有些视野不是很远的企业家希望尽早能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要获得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还需要引进、消化、再创新。对此,李可昌表示,明月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承担国家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订,争取更多国家资金支撑,吸引更多的专家团队参与海藻生物产业的研究,促进海藻生物产品的开发应用,真正实现海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中国科学报》 (2012-10-23 B2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