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维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5 6:43:13
选择字号:
要理顺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的关系

 
大北农集团副总裁 宋维平
 
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企业遇到的门槛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在生物农业或者说生物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时并没有大的门槛、大的障碍。生物农业领域,90%都是民营企业在做。
 
在生物种业领域,我觉得现在不是要解除门槛,而是要重新设立门槛,让一些创新能力较差的企业进不来。目前国内有几千家种子企业,资本规模比较小,研发能力比较弱,呈小、散、乱状态,如果国家听之任之,生物育种产业不能良性发展。
 
国务院今年4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就是要提高门槛,让资本不雄厚、研发能力不强的企业离开这个领域,这样可能更有利于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原因在于这个行业本身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还是比较低。
 
生物农业核心问题是什么?国家更多研发资源投入国家队,但是产业发展却在民间队。国家队主要有研发资源优势,如何与产业化紧密结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生物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资本、智力高度密集的产业,而现在优质的技术、资本、智力在科研院所,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因此国家首先要理顺公益性科研院所在商业化育种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要理顺公益性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的问题。过去几十年,国家大量经费投入科研院所,然后这些科研院所做商业化育种,卖给种业企业,这个模式运转了较长时间,推动了我国农业科技巨大进步。但这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如果没有科研院所就不可能推出优秀的品种。这个模式是不合理的。如果这个问题理顺了,既能调动民营企业积极创新的主动性,还能把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国家应该投入经费让公益性科研院所去作生物育种基础性研发,解决一些基本科学问题,让民营企业去做商业化育种,国家的支持政策应该从这方面来做。《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科研院所要逐步脱离商业化育种,这个意见出来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实施意见》中提到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这更多涉及研发资源、研发经费的重新分配,就是应该在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链上对不同的角色功能再进行合理分工。在人才流动方面,国有科研院所优秀人才怎样向民营企业流动?实际上很多人都追求稳定的收益,不愿意冒风险,这种心态阻碍了流动。另外进入民营企业意味着走向体制外,很多优秀的人才是愿意留在体制内的。有没有政策把优秀的人引导出来呢?我作过一些思考,比如鼓励创业。生物农业创业门槛不是很高,只要有智力、有创业资本的投资就可以开始,如果国家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场所那就更好了。干得好了就发展起来,干不好就再到体制内也行,要把这个门槛进一步打开。
 
《科学时报》 (2011-09-05 B2 专题报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