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振亭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8 6:53:4
选择字号:
高校与科研院所地方化弊端
 
王振亭
 
中午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食堂吃饭,邻桌两个老师在用普通话谈论菜价,听到一句话“情菜一瓤一惊”。这是典型的甘肃普通话,(意为)芹菜一元一斤。再往周围一看,不得了,整个儿一河西走廊。历史学张老师是武威的,数学系李老师是敦煌的,化学系胡老师是张掖的……大约15年前,我们正在这所985高校里学习,教师籍贯不是这样的呀!借用毛主席的话,来自五湖四海。教师籍贯包括江苏、山西、四川、湖北等多个省份,印象中来自甘肃的老师一个系仅有那么两三位。
 
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高校尚且如此,研究所的地方化趋势可能更明显。去年进入研究所以来,打交道最多的是甘肃人和陕西人。尽管没有做过统计,如果在隔壁地质所或地震局中除去陕甘宁籍职工,其他省籍科研人员每人占据一层楼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地方化进程的好处咱不去讨论。位卑未敢忘忧国,还是看看弊端吧。
 
第一,排外。我们天体物理实验室都是金城人。大家习惯走丝绸之路,看《读者》,哼秦腔,吃牛肉面。如果哪一天突然来了位上海人,惯乘舟楫,捧本《上海服饰》,唱着苏州评弹,吃白米饭加东坡肉,这不成怪物了吗?兰州城牛肉面涨价,我们曾齐心合力让政府出台限价文件。现在家里来外人了,上,群殴。
 
第二,政令不畅。同一个小地方的人在一起无形中形成一个独立王国。外边界为不可入条件。我们这疙瘩见领导都是要行跪拜礼的,上级一号文件规定那个作揖礼还是到别处用去吧。这就像中国历史上在四川形成的地方割据政权,中央政府的政令施行起来难于上青天。
 
第三,走下坡路。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科研是高强度脑力劳动,老子英雄儿不一定好汉。眼看着后代没有出路也不行呀!干了一辈子科研工作,大学和研究所是最熟悉的。小钱主任,让我那个九州导弹高等专科学校女性文学专业毕业的儿子到你手下作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吧!这哪儿跟哪儿呀!
 
(http://blog.sciencenet.cn/u/blownsand)
 
《科学时报》 (2011-11-08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