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戈鋆在科学网博客发表博文,公开指控导师恽自求剽窃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该导师恽自求同期在科学网开博,对剽窃指责事件进行回应。戈恽署名之争事件在科学网博客上引起火热讨论,众多导师和学生纷纷就此事件发表观点,对导师和学生对论文的贡献以及论文署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学生指控 查看详细>>
 
学生:原苏州大学本科生、现厦门大学博士生戈鋆科学网博客
 
指控:本科阶段的指导老师恽自求有两篇论文剽窃了戈鋆的本科毕业论文成果。
 
缘由:5月10日,戈鋆在社交网站上连续发文称,自己在2010年在恽自求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平面的全等圆盘最稀疏2-覆盖布局》,除最开始恽自求提出论文方向意见外,对自己的主要指导是在论文修改阶段,但证明过程和降低构型数量的关键步骤都是自己原创独立完成。而恽自求对该毕业论文成果进行了再优化,先后作为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2011年计算机网络界顶尖会议INFOCOM和《IEEE/ACM网络汇刊》上。但这两篇文章均未署上戈鋆名字,甚至未提及戈鋆的贡献,这是“赤裸裸的剽窃和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详细
 
老师回应 查看详细>>
 
老师: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恽自求科学网博客
 
回应:指控剽窃是缺乏依据的,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很可能本来就是指导教师自己的成果。
 
依据:论文原题的猜想、证明思路、总体框架和主要证明步骤都是由恽自求设计好的,戈鋆只是进行了细节的验证推导。恽自求承认,自己的论文多少应用了戈鋆毕业论文里戈鋆自己作出贡献的部分,没有和戈鋆打招呼存在欠妥之处。但恽自求解释称,戈鋆所谓的“原创性”并不成立,根据苏大教[2006]23号文件中作出的明确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因此,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周密安排进度计划,指导学生正确撰写论文,以及论文成果的原创性归属等,均由指导教师负责。现在很多导师把自己正在做甚至做好的成果让学生进行一些比较容易的证明或计算,这个可以作为论文,但不会成为学生的成果。【详细】
 
争端焦点 查看详细>>

 

一、本科生是否有论文署名权?

如果贡献足够大(量化的话,大约10%以上吧),还是应该参与署名的。还有一些时候,博士后或者研究生把实验的条件都摸索好了,只让本科生做一下就得到可供发表的结果,这时,其实他们的贡献非常小,因为设计实验和摸索实验条件的时间比最后做一次得到数据的时间要多很多。但是,因为发表的文章会用到他们得到的数据,所以也应该加上他们的名字。唐凌峰:本科生是否有论文署名的权利及剽窃的标准

认为其贡献不足5%,不能加进作者名列,是不成立的。能否进入作者之中,在于贡献而不看身份,不能因为是本科生,就不加入作者中。李飞:关于论文的署名

如果本科生做出了有效的工作,导师或师兄在发表论文时理应将其署名为共同作者。何为“有效的工作”?这里是指还没有达到常说的“有意义”,又不足以单独发表论文的研究或实验工作,甚至不能单独成为发表论文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原因是时间短、学生的自主性少或者学生自己还没有产生独立完整的学术思想等。但对后期的研究工作确实能够提供明显的借鉴或指导作用,那怕是证明某条工艺线路行不通也是有效的。王修慧:本科生做了有效的工作,理应将其署名为共同作者!

二、署名不当还是成果剽窃?

我倒是希望教育部干涉这件事情,可以判定苏州大学的恽教授剽窃,并作为一个案例来规范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如果这样做了,我们的教师将非常谨慎地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他们将不允许把与学生共同发表的文章中的许多内容写入学生的毕业论文,因为一旦写入,那那些成果将完全为学生所有,教师将放弃成果的所有权。这样一来,我们的大多数看上去不错的毕业论文将不复存在。许多毕业论文将“惨不忍睹”,但是,这将更为真实。为了使毕业论文好看一点,学生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冯大诚:判定恽教授剽窃对我国学术界是好事

读过学生戈鋆的文章后可以看出,恽教授是学生戈鋆论文idea的提出人,学生戈鋆没有这个idea的所有权,所有权归恽教授所有。既然如此,恽教授如何处置这个idea的产物(此处是论文)有完全的自主权,学生戈鋆状告指导教师剽窃不能成立。张守勤:判定恽教授剽窃是制造冤假错案

只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恽自求教授的文章做一下比对就可以判定,一是看结果,恽的结果与学生论文的主要结果是不是一样?如果有所改进,那么结果不算剽窃。就像你证明了1+3,他用你的方法证明了1+2,你不能简单地说他剽窃了你的。如果结果已知,一方改进了另一方的方法,也不存在剽窃问题。曹广福:恽教授有没有剽窃?

 

众说署名 查看详细>>
 
哪些人有权在论文中署名?公认的是提出Idea、参与研究的人员,可以署名。然而,到具体操作时往往会有复杂情形,难以取舍。比如,某个研究组认为自己这个组的所有人员的论文(尤其是外语论文)撰写能力欠佳,就寻找一个论文撰写能力强的其他科学家(类似于现在这些科学论文撰写服务公司)来撰写论文,那么这个科学家是否应该在论文中署名?针对这样的情况,个人以为,该论文写作人员不是参与实际研究工作的人员,应该不在论文中署名为妥。周健:论文署名与一般规则
 
方向性的指导没有资格署名,这条规则没有变通的余地。记住,这里不是说没有资格做通讯作者,是没有资格署名,连相对不重要的排名作者的资格都没有!署名要求对论文及相关研究做出实质性贡献,即使是别人完全是基于你的想法做出了研究与写出了文章,你都没有资格参与署名,因为你没有做出实质性贡献。哪些活动算是实质性贡献呢?实验设计、执行、克服实验或研究进展中的难题、参与论文写作,才算是实质性贡献。廖俊林:教授,不该你署名之时请克制
 
会议论文与正式杂志论文有很大的重合度,但会议论文的第一作者在杂志论文里“缺位”了。这个确实是处理作者署名问题的“严重不慎”。即,要么是前面的会议论文作者署名存在问题(第一作者不应该署名),要么是后面杂志论文的署名有问题。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正式出版物著作权的道理,就是说,只有对出版物的内容(知识或技术等)的获取或表述有直接和实质性贡献的人,才能署名为作者。智宇:论文署名权和“好人”心态
 
我就尝试整理一下这次大讨论后,几篇有价值的“结果”。最先提到论文署名规范问题的博文,应该是LL老师5月24日的《一道学术规范模拟题:关于研究生论文署名和排序(好友阅)》,博文提出了N个细致的署名问题;之后科学报官方微博文章《中科院外籍院士谈科学论文署名:让实至者名归》翻译理查德·杰尔对署名规范的建议;任胜利老师的博文《国际上有关作者署名资格的“金标准” 》更是给出了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详细的论文署名规则:Defining the Role of Authors and Contributors。郭文姣老师的博文《生物医学研究出版物中著者署名次序的发展趋势(1)》提到的《生物医学研究出版物中著者署名次序的发展趋势,Trends in Authorship Order in Biomedical Research)》也列出了具体的署名规范。刘洋:不妨让论文署名规范明确起来

 

各方看法 查看详细>>
专题策划与制作:张笑、孙瑞雪、马玥浩      题图设计:毕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