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国旺等 来源:《临床化学》 发布时间:2018/4/5 14:42:32
选择字号: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样本库质量控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许国旺研究员团队和德国图宾根大学Rainer Lehmann教授团队合作,在生物样本库质量控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在《临床化学》(Clin Chem.上发表。
 
血液采集后在室温长时间暴露是临床样本采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且显著影响血液中氨基酸、儿茶酚胺、类花生四烯酸等众多代谢物的浓度。因此,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志物来监测血液采集后的稳定性并控制样本的质量。
 
研究人员发现十八二烯鞘氨醇-1-磷酸(S1P-d18:2)能有效地评价血浆、血清样本的质量,判断阈值为血浆≤0.085 μg/mL,血清≤0.154 μg/mL。该标志物的判别效能不受常见的病理生理条件,如败血症、肝癌、肝硬化、肝炎、黄疸、复苏、力竭性运动等的影响。接下来对中国、德国、法国等12个生物样本库中1428例血液样本进行研究,验证了上述标志物的有用性,并以此标志物开发了专门的质谱方法,用于检验样本库中的样本是否室温长时间暴露,进而可控制其质量,决定样本是否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来源:科学网 刘万生 刘心昱)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