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celyn Kaiser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3-1-22 10:13:57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遗传学突变、端粒与疾病的联系
 
目前美国最大规模的biobank在本周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ASHG的年会上发布了他们的初步成果。研究人员对100,000名加州人的遗传学数据和医疗信息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遗传学突变、端粒与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保护性的DNA序列。大型保健机构Kaiser Permanente(KP)是该biobank的建立者,他们称这些成果还只是个开端。
 
这一项目旨在收集大量人群的医疗信息和DNA数据,以便分析疾病、生活方式、遗传学特征与基因之间的关联。与此类似的还有,冰岛著名生物公司deCODE genetics十多年前率先建立的biobank,现拥有140,000冰岛人的数据。而目前全球最大的Biobank在英国,目前已登记500,000人,不过还未进行DNA检测。
 
在NIH耗资两千五百万美元为期两年的资助下,KP与加州大学合作在公司医疗系统中对100,000加州人的基因组进行了筛查。研究人员还检测了参与者的端粒长度,端粒随着细胞的每一次分裂逐渐缩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细胞进入衰老阶段。上述参与者平均年龄63岁,其中81%是白种人其他还包括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这些参与者都填写了健康调查表。研究人员将这些参与者的遗传信息与其病例中的临床数据结合起来,证实SNP遗传学标志和胆固醇水平与心脏病风险关系密切。
  
研究揭示了可能影响胆固醇水平的新SNP,研究人员还指出,与此前的SNP研究相比该研究中已知胆固醇相关SNP与疾病的关系更紧密。这是该biobank规模大临床信息质量高所带来的优势,其他小规模且分散的研究无法与之媲美。
 
2009年因端粒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为KP的这项研究提供了端粒检测。研究团队证实老年人、抽烟者和酗酒者的端粒更短,但并未发现之前有些研究报道的其他关联。例如他们并未发现常运动的人端粒会更长,研究也未显示端粒短与死亡风险有关,而这些都是一些小规模研究得出的结论。短端粒是否会直接导致死亡,抑或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导致死亡,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本研究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KP biobank医疗记录中的匿名数据(从药物使用到脑部影像)也对其他研究人员开放,他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数据将会发布在NIH分享SNP数据的数据库dbGaP中,研究者们也可以申请与KP团队进行合作。至于如何应用这样大量的数据完全由研究者们自行决定。例如,可以结合空气污染数据来分析疾病与污染的关系。该biobank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大,总共有200,000名KP成员捐赠了生物样本,并且已有430,000人表示愿意参与这一项目。
 
Johns Hopkins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Aravinda Chakravarti正在考虑与KP合作,不过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ASHG会议上许多人都在关注用测序等方法揭示疾病基因。他说,“我们这一领域的问题在于,总在不停的列出疾病相关基因的清单”,他更倾向于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发病机理。(来源:生物通 叶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