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由广东省科协主办,广东省物理学会承办的“2025年粤港澳量子科技论坛”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薛其坤,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晓湧,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胡钦华等出席论坛。
开幕现场。张友炳摄,下同
?
作为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七大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为期两天,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发展的新路径,分享量子前沿最新成果,凝聚共识,为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量子科技创新生态贡献智慧。
量子科技浪潮正加速重塑世界,推动前沿科学与产业变革,但随之而来的技术挑战与应用难题也日益凸显。本次论坛设置了1个主论坛、7个专题研讨会,共计85场学术报告,聚焦原子、分子、光学和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统计物理,物理交叉学科和应用物理,生物物理和软物质,物理教学,散射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等前沿方向。
王恩哥院士作报告。
?
主题报告环节,王恩哥以“凝聚态氢及全量子效应”主题作报告。报告侧重介绍从薛定谔方程出发,在研究凝聚态物理问题时,经常使用玻恩-奥本海默近似,但在实际处理中被不断弱化的核量子效应,以及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没有考虑的非绝热效应,需要新的突破。最后以凝聚态氢为例子,介绍全量子效应引起的各种物理现象。
薛其坤以“非常规高温超导”为题作报告,就非常规高温超导机理的思考、铜基/铁基超导机理研究、镍基氧化物薄膜超导三部分展开精彩的介绍,通过各类示例与图文展示,深入剖析非常规高温超导研究中面临的多样化科学问题,分享其潜在机理探索与关键技术突破的最新进展,包括他们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薄膜的高温超导电性,并提出推动非常规高温超导研究与应用发展的具体思路与方向,鼓励勇于创新。
薛其坤院士作报告。
?
此外,沈志强在“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高分辨率观测展望”主旨演讲中讲到,自从银河系中心致密射电源人马座A*于1974年被首次探测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揭开这一距离我们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候选者的真面目成为全球天文学家的共同追求。他从一个观测者的视角给大家介绍了人们是如何一步步靠近黑洞并最揭开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神秘面纱,以及未来的拍摄黑洞“电影”计划。
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教授王彪以“预报材料结构强度和变形的热力学理论”为主题,分享了通过建立热力学强度理论可以成功预报工程材料样本的强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个研究成果时,他们发现了材料的强度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组分、微结构,还取决于材料样本的整体性能。如何确定材料的破坏强度问题是从达芬奇年代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具有极其广泛的工程需求,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论坛现场。
?
与会专家表示,量子科技的未来前景广阔,推动其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本次论坛的举行,是广东乃至全国量子科技协同创新的新起点。来自粤港澳及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和业界代表的深刻见解,为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突破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