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专题展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展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承办。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专题展海报。中国科协供图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专题展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对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群体进行全面系统挖掘与展示。展览分为“服务抗日战场”“保障国计民生”“守护学脉传承”三个篇章,通过数十件珍贵文物和数百张历史图片,立体呈现抗战时期科学家群体在兵器生产、军事装备研发、战地医疗救护等方面作出的直接贡献,在化工能源、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等民生与经济领域的支撑作用,以及在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等方面的坚守与传承,塑造出“科学救国”的时代群像。

观众参观“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专题展。中国科协供图


观众参观“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专题展。高雅丽摄
开展仪式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王春法,严济慈先生孙女、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慧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张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 总工程师姜鹏等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活动。
当天,“‘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数字展也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基础前沿研究涌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三个篇章,呈现我国“十四五”期间的19项代表性科技成就,涵盖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生命科学、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我国科技实力的蓬勃发展、科技工作者的奋进风采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开展活动还同期举办了《科学群星闪耀时:抗战烽火中的科学故事》新书发布活动及“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学术研讨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