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8 17:11:52
选择字号:
不同国家对数字科技有哪些认知差?调查结果来了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涌现,到数字主权和技术伦理成为国际政策焦点,2025年的世界处于一场深刻而复杂的科技变革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公众如何看待和理解一日千里的数字技术?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人大民调中心)开展了一项名为“2025年全球数字技术认知”的调研。他们希望通过问卷分析,描绘出不同国家对科技应用与技术未来的多样认知。

如今,调研结果已经出炉。5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在北京发布《2025年全球民众数字科技认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举办“中国数字技术出海研讨会”。《中国科学报》研读《报告》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用户,对数字化、智能化态度不尽相同,他们对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期许与担忧。

通过国际权威的在线样本库,本次调研有效收回了来自全球38个主要国家、7599名对数字技术有所了解的受访者的问卷,他们年龄中位数为35~44岁,学历中位数为大学本科。人大民调中心认为,在数字技术驱动的全球重构过程中,理解公众视角,尤其是对AI与中国技术发展的看法,将为我国技术创新、企业战略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执行主任张迪发布《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供图

  ?

AI备受关注,但期待与隐忧并存

调查显示,随着AI从技术前沿加速迈向日常应用,AI已成为未来五年最受全球公众期待的数字技术。今年年初,DeepSeek以低算力需求实现高性能推理,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为全球各国和企业推进AI战略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除DeepSeek外,其他中国数字科技企业也在不断升级自研基础模型。从Chatbot Arena、SuperCLUE等权威评测榜单看,DeepSeek、腾讯混元、阿里千问等已名列前茅;而在AI芯片方面,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多家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已取得显著突破。

与会专家表示,AI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是前沿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层面的加速普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徐翔指出,当Deepseek作为科技新星实现突破性创新时,以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等为代表的大模型产品APP也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扩散、公益和普惠。

面对不断发展的AI技术,62.7%的全球受访者认为AI对工作效率有积极影响,64.9%的受访者认为AI对学生学习有积极影响。但在AI对就业影响方面,全球受访者均表现出一定顾虑,仅34.9%表示出积极态度。

如何让更多人群了解AI、用好AI,并缓解“AI焦虑”,已发成为全球性议题。今年4月,深圳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主办了面向汽修、厨师、家政等行业技能人才代表的“AI第一课”培训项目。腾讯AI培训师引导“蓝领”学员掌握AI数据分析和场景化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在使用大模型产品上的效率。

对此,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指出,如何平衡和弥合AI带来的“智能鸿沟”,推动不同阶层人士普惠使用先进技术变得非常关键。他观察到,华为、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已在积极探索,未来更需各方携手努力,推动社会群体共享技术进步红利。

中国数字出海,呈现技术+文化“双螺旋模式”

在中国数字出海方面,《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高达83.6%的受访者认可中国数字技术对本国发展的积极作用。《报告》认为,这一结果的背后,是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同中国日益深化的数字合作。其促进了中国数字科技企业的国际业务拓展,也为南方国家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助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具体来说,问卷显示,71.7%的全球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过去五年最为改善自己生活的数字应用。近年来,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移动支付应用正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为国人出境和外国人士来华带来更便捷支付体验。目前,微信跨境支付已覆盖74个境外国家和地区,支持31个币种结算。

问卷还显示,50.1%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五年,视频流媒体深刻塑造了个人生活。与此同时,视频流媒体和娱乐平台领域,也被受访者认为是中国领先的数字技术领域之一。在短视频领域,TikTok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应用之一;在长视频领域,中国企业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截至2024年底,腾讯WeTV、芒果TV为代表的App国际下载量均已突破2亿。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孙佳山表示,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互相奔赴、有机融合,形成了“技术+文化”的双螺旋模式。无论是TikTok、小红书,还是“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通过提供先进的数字技术、多样化的内容和长期的精细运营,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的同时,也促进了跨越国界的人文交流和情感共鸣。

对待数字科技创新,南北“温差”明显

本次问卷调研出现最多分歧的,体现在“南北差异”上。《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受访民众对本国数字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前景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全球科技议题的关注度为74.2%,而发达国家仅为50.5%;同时,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本国科技创新的满意度为68.8%,发达国家则只有57.8%。

而在被问及本国科技创新的未来前景时,发展中国家受访者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为64.8%,发达国家则为42.6%。其中,越南、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约9成受访者都表现出积极信心;相比之下,日本受访者中只有25.6%认为本国科技创新将继续增长,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受访者对本国看好比例也均不足4成。

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越年轻的群体,对本国科技的满意度、对全球科技议题的关注度都更高;同时对科技创新的未来预期、对中国数字技术对本国的影响,态度也更加积极,代际差异甚至高达23个百分点。

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维佳表示,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相较发达国家更年轻,发展内驱力和对科技改善生活的期待也更突出。他认为,年轻一代既是科技创新的使用者,也是塑造未来的参与者;“南方国家”和“年轻一代”将是中国数字科技企业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支点。

《报告》也指出,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浪潮,在发展中国家和青年一代中拥有最广泛的土壤与动力,科技传播的全球未来,应更加关注“南方国家”和“年轻一代”。《报告》写道:“这不仅为全球科技公司布局海外提供了方向,也为政策只盯着在科普、教育投入和国际合作中提供了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