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9 11:46:01
选择字号:
肆虐日本的“食人菌”啥来头?能否导致大传播

 

从今年开始,一种“食人菌”引发的疾病在日本蔓延。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18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食人菌”感染症病例已达1019例。

“食人菌”的危险性有多大?它能否导致大范围感染?其传播途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进行防护?

  ?

AI绘图。

“这种‘食人菌’引发的疾病是重症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STS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中国科学报》,“溶血性链球菌是种古老的细菌,其全称是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叫化脓性链球菌,其引发的疾病也很常见。”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儿童为主,过去该菌常引起5至9岁年龄段儿童患上猩红热(乙类传染病)。

今年年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出提示:当前儿童猩红热发病率有所升高。

临床上,其他年龄段也会感染这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表现为咽峡炎、发烧、咽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化脓等。很多成年人皮肤、咽喉、鼻腔都存在这种菌,只是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一旦皮肤破损,溶血性链球菌会从伤口进入体内,导致软组织感染,严重的会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这次日本所说的‘食人菌’是种夸张的说法,它实际是皮肤软组织感染、化脓,看起来好像肌肉被溶解、液化了一样。”李侗曾补充说,“皮肤软组织感染在严重情况下会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也会引起一些免疫相关并发症,比如肾小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会导致严重问题,过去产妇的产褥热,战场中外伤感染引起截肢都很常见。但现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都能顺利康复。”李侗曾认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疾病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很小。去年很多儿童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发病率升高,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期间隔离措施、较少外出社交等行为让人们感染各种病原体的机会少了,也使儿童的免疫力有所下降。疫情结束后,人们的互相接触逐步增多,因此导致支原体、流感、腺病毒等发病率升高。

“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但大范围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李侗曾解释说,链球菌感染有两个渠道,一是呼吸道传播,二是伤口感染。前者以儿童感染为主,成年人对此有一定免疫力。而且我们在应对呼吸道传染疾病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等措施十分有效;后者并非传染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日常生活中我们皮肤表面、环境中都可能有链球菌,如果出现创伤要及时冲洗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杜绝伤口暴露即可。”李侗曾叮嘱说,“如果发生伤口感染,出现红肿、化脓、疼痛等现象要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