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德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13 21:46:27
选择字号:
一本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指南

 

教育史学研究是一项庞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一本有分量的工具书无疑能够为人们把握教育史的基础理论、核心知识与基本线索提供极大便利。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正是这样一部充分体现学术指南价值的佳作。

自2019年出版以来,该书以其体系宏大、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分析严谨的编撰特色赢得了国际教育史学界的高度认可。

日前,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何振海、孙益主译的《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中译本,相信中译本的出版发行,会进一步激发我国教育史学界对该书的关注,也会为我国教育史学术事业的持续繁荣提供助力。

《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由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约翰·L.鲁里和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教授艾琳·H.田村主编,全书共36章,依主题不同分为6大部分:教育史的解释框架、教育的前现代溯源、国民教育制度的兴起、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教育不平等和歧视、教育改革与机构变迁,从全球视角呈现出作为人类共同社会现象的教育在宏观的社会和制度背景下的变迁历程,描绘了教育史“多元且繁荣”的学科形象,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具体而言,本书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倡导教育史学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当前,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促使世界成为一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为此,世界教育史的基本叙事单位应该是彼此具有依存关系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所构成的“网络”,而且该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具有平等性和独特性。

然而,已有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厚此薄彼”的倾向,一是对教育史的讨论多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基础,欠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教育史的呈现;二是即使研究同一国家的教育史,也存在强调机构和精英、忽视非正规教育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弊端。例如,将教育史看作是正规教育的发展史,尤其指的是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教育发展史;关于教育改革,更愿意强调改革者的动机而非参与群众的得失。

然而,在《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中,编者用一整章的篇幅对非正规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探讨,并在相关章节涉及殖民地居民等弱势群体的教育。此外,本书涉及有永久居民的六个大洲的教育历史,能够为关注不同区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便于区域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

第二,强调教育史学研究史料的多样性。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史学研究一直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史料建设落后。在某种意义上,史料贫乏是阻碍教育史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则强调教育史学研究不应局限于档案文献,更加开放地发掘新的史料来源,包括口述资料、视觉资料和人造器物资料等。同时,该书还指出技术的革新拓宽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毗邻学科中哪些会扩大史学视野,哪些会成为新的史料来源。

第三,重视教育史学研究范式的跨学科性。《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集中体现了编者对教育史发展趋势的判断,即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的史学研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动超越学科边界,尝试运用性别研究、识字史、社会理论等来分析教育。

在本书中,编者不仅系统阐述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对教育史的影响,同时指出,塑造性别教育史的跨学科理论,影响了在教育史期刊,以及在性别研究、女性研究、历史与民族研究、课程研究和社会研究等领域的专著和期刊中产生的一种分散而折中的史学。

张斌贤教授在为《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撰写的序言中,非常形象地点明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对一位初次到访一个风景宜人的景区的游客而言,如果他希望充分领略景区的美景,那么,一份地图或一本游客指南无疑将为他提供极大的便利。而对于初次涉足一个学科领域的青年学子或打算选择本领域的前沿课题开展研究的年轻学者来说,学科手册无疑发挥了地图、旅行指南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某个知识领域的概貌,而且对其中的关键环节(有如景区的重要景点)进行深度呈现和‘讲解’。因此,学科手册发挥着教科书难以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评价无疑是十分恰切的。期待该书的出版,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投身教育史研究领域,推动我国教育史学术事业的不断壮大。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