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8/2 13:20:10
选择字号:
“科学”号从西太平洋带回了啥

    ①“科学”号停靠厦门港。②捕蝇海葵和长茎海绵共生。③孔肋海绵上的虾。④多体长茎海绵。⑤白色海帽状海绵。⑥海底珊瑚。

图片均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

 

  日前,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顺利靠港厦门。本航次5月18日从青岛起航,是“科学”号第5次海山综合探测航次。本航次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单位的80多位科考队员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卡罗琳洋脊上南北走向的系列海山开展海底多学科综合探测,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生物、地质样品及原位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奎栋研究员介绍,本航次共完成了30个站位的水文、化学、生物等调查,包括每6小时一次共计5次的连续站作业及对海山顶部一个站位开展的连续24小时观测。科考队员利用船载的“发现”号深海缆控潜器(ROV)下潜19次,对海山进行了精细调查,共获取深海巨型生物标本超过255种生物、岩石85块,这是“科学”号执行的5个海山航次中获取生物样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的一个航次,几乎是过去两个“科学”号海山航次才能获得的物种总数。

  航次中发现了稀有的海蛞蝓以及未知的珊瑚、马蹄螺、深海扇贝、多毛类、海鞘等罕见深海生物,在寡营养海域的海山发现多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看到了多种深海生物的共存共生现象,并观察到了深海虾孵卵及深海海星摄食柳珊瑚的现象。

  航次还采集到了许多之前未曾见过或者见过但没有采集到的生物样品,包括多种珊瑚、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活动能力强、非常难以采集的虾蟹和鱼等生物。这些丰富的样品和初步新发现,将为海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