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王佳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 9:28:05
选择字号:
国外非政府组织报告中国企业违规生产使用氯氟烃物质
企业违规使用氯氟烃?捕捉臭氧治标更要治本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记者 王佳雯

“破坏臭氧层的‘神秘气体’来自中国。”近日,总部位于英国的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署(EIA)在报告中称,在聚氨酯泡沫(PU)行业,中国仍有企业非法生产使用三氯一氟甲烷(CFC-11)。

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环保部非常关注和重视这件事,目前正在组织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检查等一系列工作。

早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部就发布了《关于禁止全氯氟烃(CFCs)物质生产的公告》,规定任何企业禁止生产使用包括CFC-11在内的15种物质。

明令禁止已逾十年,EIA报告中的“指控”又从何而来?

存在但并非主流

聚氨酯泡沫,尤其是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因保温效果好、防潮防腐、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需求旺盛。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聚氨酯硬泡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CFC-11是生产聚氨酯硬泡原料时所添加的发泡剂。记者线上线下联系到多家发泡剂、材料供应商或生产商,他们承认,销售含氟发泡剂,“价格便宜一些”。

多位受访人士坦承,此次发现的违法行为“可能会造成我国在国际履约方面的被动局面”。

记者了解到,中国于1991年6月正式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据此,中国聚氨酯泡沫行业已于2010年全部淘汰了CFCs物质。“在行业内,不允许用CFC-11早已成定论。”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告诉记者,国家对每种CFCs物质,提供了多种替代产品和技术方案,“中国处在淘汰CFC-11替代品HCFC-141b(一氟二氯乙烷)的第二阶段,后者对臭氧层破坏的程度是前者的十分之一”。

2007年5月,原国家环保部发布《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目录(修订)》,CFC-11共有10余种替代品,分别用作制冷剂和发泡剂应用于家电、保温管材、烟草加工等不同产品。

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看来,计划执行10多年来,替代技术更新迭代很快,在制冷剂方面比较成熟,例如空调和冰箱等家电都是无氟产品。但在发泡剂方面,替代方案有一定的过渡性,“部分替代品虽然臭氧消耗值(ODP)为0,但温室效应值(GWP)很高,全球正逐渐冻结和减少”。

“过渡阶段存在困难。”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孟庆君坦承,碳氢技术存在安全风险,批准困难;水技术性能不佳、成本较高;还有一些技术因存在温室效应,已被列入管控目标不被鼓励使用。此外,聚氨酯泡沫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激烈,技术、资金和管理能力不足,“但困难不能作为少数企业使用CFC-11的借口”。

“替代过程中伴随着成本上升、设备改进、技术规范、安全性要求提高,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会继续采用低成本、对环境不友好的物质。”李建波说。

不过,参与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相关调查后,李建波认为EIA的调查也存在一定的偏颇,生产使用CFC-11的不法企业多为“地下工厂”,在国内绝对不是主流,但对这种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厉打击。

臭氧“杀手”

上世纪20年代,氟氯烃被发明后,曾被认为“作为发泡剂和制冷剂,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物质”。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孙扬告诉记者,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其中CFC-11易压缩液化、蒸发潜热大,同时毒性低、不易燃、成本低。广泛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剂、空调制冷剂、化妆品、杀虫剂的气雾剂、灭火剂等产品。

当发泡剂在气态时被截留在聚氨酯泡孔内,聚氨酯泡沫对冷热的传递性最小。“使用CFC-11发泡的聚氨酯泡沫隔热性能最优。”孙扬说。

时隔数十年,科学家们发现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现象愈发严峻,而原因就是来自人为活动中氯氟烃物质的排放和富集。

由于人类排放出来的CFCs气体非常稳定,在大气对流层中几乎不分解,扩散至平流层后,当其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时,就会发生碳—氯链断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氯原子将作为催化剂,导致臭氧转化成氧。“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CFCs气体的排放致使臭氧不断消耗,从而使平流层失去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孙扬说。

臭氧层被破坏,意味着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线增强。这会严重伤害人的皮肤、眼睛,损坏人的免疫系统,还会对粮食生产和动植物造成危害。

魏科也表示,CFCs在大气中的生命期比较长。“它可以在平流层一直存在,只有通过平流层的各种环流最终到地面,才能从大气中清除出去,而这个过程很缓慢。”

让违法者得不偿失

事件被披露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出了《关于自觉抵制非法发泡剂的倡议》,鼓励从业人员把打击CFC-11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李建波认为,依靠督察,治标不治本。“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建立起诚信机制,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让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由过去被迫去抵制,转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

在魏科看来,这是企业利益驱动行为。他认为,要严格执法,把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大宣传,提升整个行业的自律性。

“中国已经走在了零ODP、低GWP替代之路上。”孟庆君表示,聚氨酯泡沫塑料行业选择环保技术是既定选择,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问题,既需要企业技术攻关,也需下游用户和消费者共同承担。

《中国科学报》 (2018-08-0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