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9 9:12:18
选择字号:
年终盘点:炫彩2017 美丽世界美好追寻

 

当一轮红日破晓而出,冉冉升起,温暖悄无声息地铺洒在大地上。沉睡的世界在匆忙的脚步声中慢慢苏醒,可爱的人们开始朝着梦想一步一步地迈进。

回顾这一年,总会有一些人让你为之动容,或是肃然起敬,或是潸然落泪;也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你填满记忆,或是深藏心底,或是期盼结局。

2017年初元旦的喜悦还没有散去,却传来黄大年、李佩逝去的悲伤消息,令人惋惜,随后,吴文俊、南仁东、王一成、钟扬等科学精英的溘然离世,更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追思。这一年,湿尽我们眼帘的,还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87岁高龄的卢永根将积蓄的800多万全部捐出,而家里依然是破旧沙发、老式电视;为了研制国产核潜艇,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远离亲人……在这些炽热的爱中,我们听到了满怀赤子之心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发出响亮的呐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担当,锐意创新。

于是,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汗水与智慧的见证下,中国正在全面崛起。不管是国产C919首次试飞,还是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不管是FAST找到新星,还是“悟空”发现暗物质;不管是可燃冰试采成功,还是海水稻创纪录……这些令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绩,无一例外地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的印记。

当拿起橙色香槟庆祝非凡成绩,我们豪爽地一饮而尽,但同时,也要理性地看待科学技术自身充满的争议与怀疑。时至今日,围绕着超大型对撞机与太空望远镜的争论,似乎到现在也没有停止;针对真气是否存在与换头术能否实施,似乎答案永远也不会整齐划一。也正是基于这种辩论,才使得科学真理不再是明日黄花,而是永葆青春活力。

这种活力映衬出生命的律动,这种活力渗透着绿色的气息。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当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成国家意志,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个国家公园得以建立,一条条国家步道开始探索奇迹……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的热情参与。将关注点集中在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云山保护”、目光聚焦保护野生猫科动物的猫盟CFCA、昆虫狂人黄迪颖……他们都在用自身行动,描绘本该属于这个世界的多样与美丽。

不过,宁静的世界也会有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但我们仍愿等待雨后彩虹的美丽。“翱翔”在蓝天之上的风云四号早已提前布局,海洋科考船正在解读蔚蓝大海的奥秘。

保卫蓝天就是守望幸福,保护海洋就是共享快乐。当然,科技不仅只是“高大上”,反而越来越变得“接地气”,它们正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带来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与便利;VR/AR技术、穿戴设备更好地诠释了技术人性化的魅力;而面部识别、无人驾驶则闯入带有幻想的紫色天地。

来吧!一起乘坐科技的快车,开启美丽的梦想,让我们共同感知科技的温度,点亮美好的生活。

《中国科学报》 (2017-12-29 第1版 要闻)
 
更多阅读
 
 
红色代表热情,也意味着忠勇。这恰恰也是科学探索所离不开的两种精神。如果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么,这背后隐藏的,一定还有百分之百的赤诚、热情与坚持。
 
对于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而言,红色还饱含着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的爱。尤其是那些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甚至放弃本专业,根据国家需求从零学起的科学家们,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抒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2017年,我国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不仅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也突破世界上多个“首次”。从深海的可燃冰开采、航母下水,到深空的墨子量子通信、天眼探空、大飞机冲天,我国的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如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言:“也许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大家会记住今天,因为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重大发现和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今年,借助网络社交平台,这些原本“门槛”很高的科学争论也抵达社会公众的眼中,成为轰动一时的公共舆论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公众越来越接近和理解科学。
 
临近岁末,有些科学争论仍未结束,又或许,它们根本得不出一个固定的结论。但争论或者说能开放地、平心静气地探讨本身,就极具价值。我们挑选了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科学争论事件,或许能给读者带来有关科学的更多思考。
 
 
生态系统是人类的生命支撑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过去的一年里,生态文明建设当仁不让地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主流视野中的科学研究一直是一项职业化的工作。现在,我们把非职业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的科研活动,包括科学问题探索、新技术发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称为公众科学。
 
对比国外公众科学发展的成熟度,国内公众科学的成长显然“青”涩了许多。可即使是这样,在2017年,中国民间机构的努力实践,已经让他们有能力成为专业科学研究的有力支持,公众科学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相关领域产生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碧海蓝天,是人们对自然的美好想象。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防治大气污染、监测气候变化、探索深海、开展海洋督察、保护飞鸟和海洋生物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其中,有政府的推动,也有科研人员的坚持。
 
为了留住天空的一抹蓝色,为了留下江河湖海的清澈,为了给野生动物营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在努力。
 
 
科技能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也许一时得不到答案。但当你拿着智能手机用NFC功能刷公交卡、支付超市货款,戴着智能手环随时监控自己的心跳与运动状态,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回到家后使用指纹锁开启家门,躺在沙发上用App购买物品时,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科技不断渗透进生活的证明。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让高端前沿的科学技术成为具象,影响每个人。在2017年末,回望那些鲜活而有趣的应用,也让我们对未来生活科技多一些期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