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祝和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2 9:54:22
选择字号:
“卓越大学联盟”2015年校长论坛
9校校长热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祝和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以每一所大学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努力维持教育的多样性,坚守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在卓越大学联盟2015年校长论坛上如是说。

由国内9所一流理工科大学组成的“卓越大学联盟”2015年校长论坛暨第六次校长联席会日前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与会校长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话题分别作了演讲。

“试图用一种标尺去衡量一切,去改造所有大学,以片面理解的一流性取代多样性,正像削足适履一样,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裴钢指出,要发挥每所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各自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建设特色鲜明、多元化的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

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认为,一流大学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流学生、学术精英、一流成果、国际声誉、一流服务。同时,一流大学必然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各联盟高校应进一步做好卓越联盟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理念共享、智库共享,促进具有理工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一流,既要与世界名校同台竞争,又要切忌片面追求‘国际化’。”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说,大学本源、教育规律、人民满意,这既是现在丈量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距离的三把“标尺”,也是未来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所应遵循的三把“戒尺”。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认为,改革的问题要从人事与育人两方面着手;在模式方面,涉及每所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定位和根本发展方略要“和而不同”,既要充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要有卓越联盟的思考、卓越联盟的模式。

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表示,科学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地位决定着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特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应该,且能够形成“正效循环效应”,对人才培养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5-12-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