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婀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3-10-31 14:30:35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发表论文不要重数量不重质量

朱大可绘

34万,这是什么数字?这是我国一年产生的论文数量。
 
记者日前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采访得知,目前我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增长速度迅猛,论文总量大大提升。这一结论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社会管理发展报告》中得到印证。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和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学和技术研究论文世界第二大产出国家。2007年我国就已在国际索引的工程类论文数量上取代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34万篇,除以365天,意味着每天我国都有近千篇的论文问世。在惊叹和欣喜于论文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人们自然会思考另一个问题,论文的质量如何?
 
遗憾的是,根据《中国社会管理发展报告》,总体论文质量不高及创新不足仍然是困扰中国科研发展的首要问题。有人专门做过统计,近10年来,尽管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科研论文的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好的论文凤毛麟角。
 
一味追求论文数量,像大炼钢铁那样搞科研、进行“论文运动”,产出数量巨大而质量低下的论文,不但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和资源,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其危害不言而喻。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论文质量的不尽如人意呢?
 
首先,与我国的职称评聘导向有关。目前的职称评聘,不仅研究性极强的工作需要论文,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临床医生等,也必须有论文才能参加评聘。这是导致大量低质甚至抄袭论文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与我国仍然缺乏严苛的论文评审制度有关。国外许多知名科研杂志,都要求论文作者严格注明资料来源、研究目的、设计环境、试验制剂名称,一篇文章的发表从投稿到被编辑提出修改意见,再到修改和递交,反反复复要经过多次。与之相比,尽管我国绝大多数期刊都秉承了相对严格的评审制度,但依然不乏依靠人情、疏通关系、缴纳金钱就可以发表论文的现象。
 
同时,数量繁多但质量不高的现象暴露出我国科研界仍然大量存在的浮躁和功利之风。源于学术评价对论文的重视,不少科研工作者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疲于应付论文数量上的指标,而无暇顾及论文质量上的内涵,换言之,只重论文“有没有”,不关心论文成果到底“有啥用”。
 
记者在采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时,该中心主任李志民曾强调,“科研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句话让人启发深刻。科研应该遵循“科学与问题”导向,在做一项科研项目之前,在撰写一篇论文之前,作者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而不能为了所谓的“基金”、“奖项”去做科研、搞项目。毕竟,基金与奖项只是枝蔓,“科学与问题”方为主干。
 
因此,我们在呼吁改变学术和科研领域的不正之风,呼吁学者摒弃浮躁、回归科研本原的同时,也要大力呼吁学术评价导向的正确,从只问“有没有”,一切看论文和基金的数量,转为问问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科学的评价导向,让那些有量无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失去生存的环境和土壤。
 
期待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论文,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让我国真正从论文大国,走向科研强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