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巧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24 7:54:38
选择字号:
中国天文学须“独辟蹊径”
 
■本报记者 张巧玲
 
“中国天文学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尊敬的科学家。不过,中国天文学要想取得更大成功,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例如大项目和小项目协调发展。”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赖恩·施密特(Brian P.Schmidt)谈及中国天文学发展时表示。
 
8月23日,布赖恩·施密特与3位中国天文学家一同做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参加由中国科协科普办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18期活动。
 
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暗能量团组首席研究员陈学雷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天文学研究一直紧跟国际前沿,作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无论从天文学发表的论文数量还是引用率来看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不过,由于缺乏第一手数据来源,常常只能利用国外的观测数据、在国外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或数据分析。
 
“因此,总体上与获得第一手发现仍有相当大差距。”陈学雷认为,中国天文学亟须走出自己的路、作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陈学雷介绍,我国天文学研究发展主要受制于没有大型的望远镜设备。不过,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正在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项目,有望使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取得更多引人关注的科学成果。
 
陈学雷正在主持一项暗能量设点探测关键技术研究(也称“天籁计划”)。该计划主要是想建成一个专用设点望远镜阵,以观测物质的大尺度结构分布,利用重子声学震荡作为标准尺度测量宇宙膨胀率的变换,以及测量暗能量的状态方程。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也在努力探索和发掘独特的天文研究领域。例如,目前被中国天文学家看好的南极天文台项目就正在积极开展中。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南极天文台项目已取得中国天文学家的共识,计划约在2018年左右安装5米的射电望远镜和一个2.5米的光学红外望远镜。
 
其实,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在南极冰穹A成功安装由4个小望远镜组成的小望远镜阵“中国之星”(CSTAR),又于2011年在冰穹A成功安装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
 
截至目前,CSTAR已获得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并从观测上验证了一些理论计算模型,AST3也获得了大量数据。
 
王力帆表示,南极天文科学主要开展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前沿科学研究,“在南极天文学研究方面,尤其在冰穹A天文学研究方面,中国目前处于领导地位”。
 
不过,陈学雷认为,除了大型设备外,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天文学研究的积累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天文学家今后不应仅只跟踪国际前沿,还要转换思路,提出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布赖恩·施密特在谈到中国天文学未来发展时则指出,天文学需要很多人作为独立研究者进行专门课题的研究,同时需要一些大的团队进行合作,对很难的问题进行攻关,“中国既需要独立进行项目,也需要积极参与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科学报》 (2012-08-2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