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钢 李益众 刘磊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4-6 15:41:17
选择字号:
百岁“汉字守护人”杜道生:经典成诵 述而不作

1937年,杜道生从北京大学毕业。

杜道生在翻看自己的作品。

杜道生为研究生上课写的资料。

杜道生简陋的住所。

杜道生曾师承胡适、闻一多、沈兼士、钱穆、马一浮等先生,精通文字学,被誉为“汉字守护人”,却罕有著述行世,少为外人所知;他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把儒家学问内化为人生信仰
 
3月27日,薄阴的天,没有阳光,但很清爽。四川师大柳堤上的柳树绽放出朵朵新芽,细嫩的柳枝在春风中微微摇摆。
 
百岁老人杜道生戴着一顶深色毛线帽,安静地坐在圈椅里,闭目养神。若是来了客人,一般都是儿媳妇张秀珍招呼。但是,他也不愿意显得自己“失礼”,一个劲儿热情地招呼客人:“请坐,请坐。”客人告辞时,他也要坚持站起来,嘴里念叨着:“要送!要送!”
 
一辈子北上南下走了不少地方,但他仍然说着一口纯正的乐山话,吐字清晰。
 
杜道生罕有著述行世,少为外人所知。但四川师大的师生对他景仰备至,他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胡适、闻一多、沈兼士、钱穆诸先生的学生,还曾拜入马一浮的门下。他熟读经典,能背诵《说文解字》、《四书》等众多古籍,甚至连注疏都熟读成诵,被称为“活字典”、“汉字守护人”。更关键的是,他不是将这些当成一门学问,而是内化为自己的信仰,身体力行,表里如一,像一个真正的仁者那样恪守一生。
 
为人:当世颜回
 
生活
 
黄昏的四川师范大学校园里,青年学子往来匆匆。这时,从文学院一幢青砖灰瓦的两层旧楼里走出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不紧不慢地一步步走向学生食堂。
 
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竹篮。身穿打着补丁的蓝布中山服,戴着黑边圆框眼镜,满脸皱纹,一把白胡子。不明就里的学生,以为他不过是一位年迈的校工。
 
老人将一个破旧的碗递给食堂的师傅,要了三两米饭,一份回锅肉,一份素菜。刷卡后,将饭菜放进竹篮中,便又步履蹒跚地往家里走去。
 
在2008年以前,几乎每一位四川师大的学子都曾见过这幅画面。这位老人姓杜,字高厚,号道生。他出生于1912年10月,如今已百岁。
 
他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那栋旧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是用作办公,房间窄小、破旧。学校多次分配新房给他,他都拒绝。杜道生的学生、四川师大文学院教授周及徐说,直到2008年春,趁他生病住院,我们才“强行”给他搬了家。
 
吃饭时,老人照例要喝一杯酒。老人很爱喝酒,酒量也不错。凉椅下,常常堆着很多空酒瓶子。饭后,老人并不洗碗。他将少许开水倒在碗里,用筷子轻轻搅动。待水稍冷,一饮而尽。随后,用破布条将碗擦拭干净。
 
在床架与书架间,老人架了些竹竿,上面挂满了破布条。此外,屋里还有些旧鞋子、旧纸盒、旧盆子、旧草帽,全是老人用旧了舍不得扔的东西。
 
在老人看来,一切物品都是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对每样东西都要珍惜,不用到实在不能用,绝不轻易抛掉。老人坚决拒绝一般家庭认为必不可少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即使晚上,也很少开灯。生活用品大多取之天然,下雨时戴草帽,天热了用蒲扇,盆子等器具多是用木头的。他说: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