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2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在天然样品中发现富水超临界流体证据

 

本报讯(记者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黄方研究团队联合西北大学教授董云鹏,以秦岭造山带松树沟地幔橄榄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地球化学和钡同位素分析,在天然样品中识别出富水超临界流体的明确信号,确定了富水超临界流体来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

超临界流体是水与硅酸盐熔体在高温高压下完全互溶形成的一种特殊流体,因高溶质迁移率和低迁移黏度的物理化学特质,具有极强的元素迁移能力,被认为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关键载体。超临界流体的成分连续变化,受周围共生岩石的缓冲控制,随温度升高从富水端元逐渐过渡到富硅酸盐端元。其中富水超临界流体被预测为岛弧玄武岩地幔源区的重要交代媒介,并且其超强的萃取能力有利于关键金属富集和运移。然而,富水超临界流体形成于很难直接窥探的高压高温地幔中,水的主体部分也难以在地质历史中保存下来。因此,富水超临界流体的性质以及在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

秦岭松树沟地幔橄榄岩是新鲜且无蚀变的,其中易融组分含量显著低于全球亏损地幔橄榄岩。极度亏损的中稀土和重稀土元素成分特征,暗示其来自难熔的地幔楔。这种极度熔体提取导致松树沟橄榄岩的背景微量元素非常“干净”,是研究板片衍生交代介质性质的理想对象。

该研究发现,橄榄岩中流体活动性和不活动性元素均显著富集,表明松树沟橄榄岩经历过富水超临界流体的交代作用。钡稳定同位素的信号指出微量富水超临界流体可以造成显著的地幔元素再富集,暗示该流体主要来自蚀变洋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5.119597

《中国科学报》 (2025-09-22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