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沪举办 |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成立 |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9月20日至22日,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论坛期间,主宾国白俄罗斯与中方联合举办“中白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涵盖合作项目签约、共建机构揭牌等仪式。同时,历届主宾国和部分“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积极参与,举办了中欧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德绿色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等活动。
论坛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孵化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代表,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积极建言献策。同时,精心策划了AI for Science、量子智能、可控核聚变等30余场前沿领域专题论坛和闭门会议,邀请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参与,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共同探讨基础研究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中,论坛的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面向全球发布10000项技术需求,企业投入资金超200亿元,同时发布2000个人才需求岗位,展示80余个前沿领域首发首秀产品和体验场景,吸引了12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等线上线下参展。
为提升参会体验,论坛全新升级了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浦江专属智能体——小江豚2.0。该系统具备实时直播、多语种查询、智能导航等实用功能,通过“线上 + 线下”融合部署,为参会嘉宾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沉浸式服务。
浦江创新论坛自2008年创设以来,已连续举办18届。本届论坛规模和参会嘉宾数量均达历届之最,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等45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机构的550余位嘉宾参与。
又讯(见习记者江庆龄)9月20日至21日,作为2025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议聚焦“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研究,旨在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国际脑科学前沿发展。
此次会议也是“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的成立大会。会议宣布联盟成立,并举行了联盟成员单位的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就联盟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作报告,并正式发布《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
蒲慕明介绍,“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是中国凝聚全球脑科学核心科技力量、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助力中国在国际脑科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自2020年科技部在上海召开“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启动前期工作座谈会并宣告成立中国工作组以来,该计划已凝聚一批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并持续扩大国际合作网络。目前,中国在介观脑图谱绘制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方面已发挥引领作用。
联盟作为“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的执行组织,现已汇聚中国、美国、英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名成员,成员来自60余家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盟还吸纳了多个国际同步辐射光源中心,包括日本的SPring-8、泰国的SLRI、约旦的SESAME等。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对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未来十年的核心任务进行了系统布局。总体目标为构建一个全球性、开放协作的科研网络,协调技术开发和脑图谱研究的国际力量;统一技术标准与数据规范,促进图谱绘制技术、关键设施、分析技术的全球共享。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图谱研究领域最终实现三大里程碑:一是绘制首个全面的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揭示支撑认知功能的神经网络架构原理;二是通过整合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等数据,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多组学的灵长类脑细胞图谱,揭示全生命周期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多样性的系统表征;三是绘制突触的精细三维结构图谱,识别与认知等脑功能相关的突触特征标记,揭示与衰老及脑疾病相关的突触超微结构。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海南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报》 (2025-09-22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