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
太古宙地球动力学和板块构造与铅同位素变异有关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David L. Huston团队提出太古宙地球动力学和板块构造与铅同位素变异有关。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质学》。
了解地球早期的岩浆结构对重建地球动力学演化至关重要。研究团队对来自矿床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整体分析,并聚焦太古宙克拉通研究岩石圈演化和大陆构造。模型年龄和源区μ值(铀-238/铅-204)的空间格局揭示了与太古宙超克拉通一致的同位素域。低μ值特征主要存在于约26亿年的苏佩里亚超克拉通,而中高μ值则明显见于同期斯卡拉维亚超克拉通。
这些长期存续的地体尺度特征表明,铅同位素可以解析跨多个克拉通保存的岩石圈域。该研究结果为太古宙大陆拼合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约束,并强调了矿床铅同位素数据在测试早期地球板块构造中的实用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3553.1
对劳伦大陆碎屑锆石“格伦维尔洪水”事件的再思考
加拿大女王大学的Christopher J. Spencer团队对劳伦大陆碎屑锆石“格伦维尔洪水”事件进行了再思考。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地质学》。
长期以来,劳伦大陆西部广泛存在的中元古代碎屑锆石被认为是跨大陆河流系统从格伦维尔造山带输送沉积物的证据。该模型认为格伦维尔时代的锆石在新元古代和古生代被携带穿过劳伦大陆,但最近的同位素和物源数据挑战了这一解释。
研究表明,直到晚古生代,横贯大陆拱东西部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和铪同位素组成仍然明显不同,这与长期存在的跨大陆河流系统导致的重复沉积物混合现象不符。相反,劳伦大陆西部的多个斯图特期岩浆源区提供了可移动的近端锆石构造。此外,皮里亚地体、育空地区北部和此前毗邻的南极火山可能为劳伦大陆西部的沉积记录贡献了碎屑锆石。泥盆纪后的沉积物再分配可能由河流、浅海和风成作用共同完成,或者通过间接的沉积物移动实现。
这些发现表明,格伦维尔时期的锆石在劳伦大陆分布应归因于晚古生代地质过程,而非元古代的跨大陆河流。这一修正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沉积物路径的普遍认知,并强调了重新评估长期假设的地球动力学和物源框架的重要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3720.1
《自然-方法学》
基于生物物理学的蛋白质语言模型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Philip A. Romero团队提出了蛋白质工程中基于生物物理学的蛋白质语言模型。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方法学》。
经过进化数据训练的蛋白质语言模型已经成为预测蛋白质序列、结构和功能问题的强大工具。然而,这些模型忽略了几十年来对控制蛋白质功能的生物物理因素的研究。
研究团队提出突变效应迁移学习(METL)框架,这是一种结合先进机器学习和生物物理建模的蛋白质语言模型框架。利用METL框架,研究人员基于生物物理模拟数据训练基于变压器的神经网络,以捕获蛋白质序列、结构和能量学之间的基本关系。研究团队对METL在实验序列功能数据上进行微调,以利用这些生物物理信号预测蛋白质特性,如热稳定性、催化活性和荧光。尽管基于进化信号训练的现有方法在许多实验检测中仍保持优势,但METL在具有挑战性的蛋白质工程任务中表现卓越,如从小训练集进行归纳和位置外推。
研究人员证明了METL在64个样本上训练后即可设计功能性绿色荧光蛋白变体,展示了基于生物物理学的蛋白质语言模型在蛋白质工程中的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2-025-02776-2
《柳叶刀》
父母行为干预措施不足以预防幼儿肥胖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Louise A Baur团队进行了以父母为中心的行为干预预防儿童早期肥胖的系统综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儿童肥胖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各国政府已投入大量资源开展预防项目。该研究旨在评估全球范围内以父母为中心的儿童早期肥胖预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综述和个体参与者数据荟萃分析,比较以父母为中心的行为干预与常规护理、无干预或控制照护对儿童肥胖的预防效果。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24个月(±6个月)时的BMI Z评分。研究人员没有发现干预措施对24月龄BMI Z评分有影响的证据。研究结果对预设敏感性分析保持稳健,没有发现对优先人群和试验水平因素等的预设组有差异干预效果的证据。
这些发现表明,以父母为中心的行为干预措施不足以预防24个月(±6个月)的幼儿肥胖。这一证据强调了重新思考儿童肥胖预防方法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144-4
《中国科学报》 (2025-09-1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