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 |
分析地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
|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范远超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挪威地球系统模式,在高排放情景背景下模拟了3种太阳辐射管理方案实施后的气候与水文响应,并以中等减排情景作为辐射强迫控制的参照目标,系统揭示了不同太阳辐射管理方案对中国水文格局的潜在影响。研究为统筹全球气候干预策略与区域水安全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研究发现,尽管3种太阳辐射管理方案均能将全球升温幅度有效控制在中等减排情景的相当水平,但它们对中国区域水文气候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平流层气溶胶注入可能缓解中国“南涝北旱”格局,使北方年降水及地表径流净增加、南方净减少;海洋云亮化工程则可能加剧南方洪涝风险;而高层卷云减薄与中等减排情景类似,可能进一步加剧北方干旱。研究强调,未来气候干预策略需统筹全球温控目标与区域水文效应,高度重视不同方法的差异化风险。
作为目前研究最充分的地球工程方案之一,赤道平流层气溶胶注入不仅有助于快速缓解全球变暖、为深度减排争取关键窗口期,还可能为中国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可持续的水文环境。研究人员强调,平流层气溶胶注入等气候干预手段绝不能替代根本性减排措施,因为它既未针对气候变化的成因采取行动,也可能对地球系统其他组分造成不可预见的影响。但作为国际前沿领域,通过地球系统模式理解地球工程的区域影响及其机制,将为人类应对气候危机提供重要的前瞻性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708-0
《中国科学报》 (2025-09-11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