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昱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1
选择字号:
复旦大学
首次绘制哺乳动物高分辨率微生物图谱

 

本报讯(记者王兆昱)复旦大学教授粟硕团队首次系统解析了大量此前未知的哺乳动物微生物组多样性,绘制了临床重要功能元件(ARGs)的跨宿主共享网络,就像给微生物世界绘制了一张前所未有的“地图”,拓展了人类对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认知边界与深度,并为微生物源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防控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

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交叉多组学高分辨率微生物组解析框架,并回收了245个病毒、25442个细菌、13个真菌和2个寄生虫基因组。经过测序和分析,研究团队鉴定出128种病毒、10255种细菌、201种真菌和7种寄生虫,其中约70%的细菌物种(超过7000种)被推测为潜在新物种,揭示了哺乳动物体内丰富的微生物“暗物质”。多层次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微生物群落在相同地理区域、宿主分类及生活方式下显著相似,表明这些因素是形成与维持群落的关键驱动力。此外,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哺乳动物微生物组中广泛的跨地理区域、宿主分类及生活方式界限的菌株共享现象,涵盖多类微生物群体。

研究团队在哺乳动物微生物组中鉴定出521种潜在ARGs,涵盖13类抗生素,反映了哺乳动物微生物组中长期未被系统评估的耐药潜力。研究还提示哺乳动物微生物组可能成为潜在可移动ARGs的储存库。研究团队进一步鉴定出270种重要ARGs亚型,发现157种重要ARGs在哺乳动物与人类微生物组间共享,提示存在潜在跨物种交换的风险。

研究构建的框架未来可应用于系统监测微生物群落变化、预测重要耐药性扩散趋势,为制定精准、高效的公共卫生防控策略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8.016

《中国科学报》 (2025-09-11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国产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研制成功 引力波最终证实了霍金的黑洞定理
不纯,原来你是这样的电池负极“保护膜”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1型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