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非洲猴痘病例数量的持续下降让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作出决定: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科学》报道,猴痘通常由野生动物,很可能是啮齿类动物传播给人类,但过去的疫情多发生在偏远地区,且能迅速得到控制。后来,猴痘在人际间的传播越发容易,形成了持续传播态势,并已扩散至城市区域。
2024年夏季,非洲猴痘病例数量激增,WHO于同年8月宣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该组织的最高级别警报。除猴痘外,迄今全球只有4种疾病获此认定。
不过,过去几个月里,猴痘新增病例数量不断减少。在相关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下,WHO总干事谭德塞于9月5日宣布,终止针对非洲猴痘疫情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定。
谭德塞指出,这是基于刚果(金)以及布隆迪、塞拉利昂、乌干达等其他受影响国家相关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做出的决定,“而且我们对疫情传播动因、重症风险因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也已形成持续应对能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下简称非洲疾控中心)召集的应急委员会经投票一致认为猴痘疫情仍构成“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非洲疾控中心主任卡塞亚于9月4日宣布了这一决定。在目前猴痘病毒的检测覆盖尚不全面的情况下,非洲今年已记录超3.2万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更是超过10万例。
猴痘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性水疱,甚至可能造成幼儿和免疫系统受损的成年人死亡。2022年7月,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至2023年5月才解除这一警报。然而,几个月后,一种罕见的猴痘病毒变种在刚果(金)矿业城镇卡米图加的人群中传播。到2024年8月,病毒跨越国界,向此前从未出现过猴痘病例的邻国扩散。疫情卷土重来,警报再次拉响。
非洲各国紧急争取并调配猴痘疫苗,但疫苗供应量远低于非洲疾控中心预估的需求。截至目前,非洲12个国家已接种约100万剂疫苗,另有200万剂疫苗已运抵部分国家,但尚未送达需要接种的人群手中。
谭德塞表示:“终止认定并不意味着威胁已消失,也不代表我们会停止应对工作。”
非洲疾控中心指出,与4月和5月相比,非洲大陆7月和8月的猴痘病例数量确实下降了52%,但该机构仍对猴痘持严重关切态度。非洲疾控中心将在3个月后评估是否继续维持“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认定。(王方)
《中国科学报》 (2025-09-1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