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8
选择字号:
我国首个核医学科普项目实现成果转化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近日,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团队开展的“‘核护健康’核医学助力肿瘤高清显像”科普项目在上海技术交易所实现成果转化,成为全国首个核医学科普成果转化案例。

今年6月,秦山核电基地依托商用重水堆成功实现放射性同位素镥-177国产化量产,年产能超万居里,打破了该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大型国产核医学高精尖影像设备、新型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及核素治疗药物陆续获批进入我国医疗系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个性化和精准诊疗的新选择。然而,这项惠及众多患者的前沿科技却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面临重重阻力,众多患者因“谈核色变”而耽误必要检查和有效治疗。

针对上述问题,余飞团队依托我国唯一设在医院的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系列化核技术医学应用科普,“‘核护健康’核医学助力肿瘤高清显像”正是代表性科普项目。余飞介绍,团队聚焦公众对“核”的疑虑与误区,在线下开展专家面对面交流、答疑释惑等活动,还通过拍摄患者真实故事短片、制作互动体验课程等多元形式,让公众看到核医学“真实、安全、有效”的实际应用。

“核医学不是‘核爆炸’,而是让看不见的病现形,让难治的瘤精准治愈。”余飞指出,该科普项目的转化有望改变既往核科普的“单向灌输、空洞宣教”的形式,通过核医学科普转化项目让尖端核医学科技更好地惠及大众,让大众真正理解和信任“核医学”,最终实现医疗诊治、社会服务与科技创新的三方融合。

《中国科学报》 (2025-09-08 第4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