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8
选择字号:
“小柯”秀

 

《国家科学院院刊》

大氧化事件峰值时的陆上氧化铀迁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Lee R. Kump团队研究了大氧化事件峰值时的陆上氧化铀迁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地球表面氧化还原状态演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研究团队利用铀-钍-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俄罗斯佩琴加绿岩带中高度氧化的约20.6亿年前Kuetsjarvi火山岩组进行分析,以限定铀氧化作用的时代和范围。利用铅同位素对比铀和钍的相对迁移性,研究团队发现铀的完全及几乎完全氧化和迁出发生在喷发后不久。他们认为,这可能表明大气中的氧含量相对较高,其中氧化风化和蚀变作用向海洋输送了全球性铀元素脉冲。这一脉冲可以解释约20亿年前地幔储库铀-钍-铅同位素特征的广泛变化,强调了古元古代地表和地球深部氧化还原特征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建立了岩石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行为的复杂历史,凸显了元素丰度本身难以在经历多阶段地质史的岩石中捕获直接的代用指标信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510289122

《自然-细胞生物学》

可标记体内癌症源区域的结肠干细胞群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Nick Barker团队提出,NOX1和NPY1R可标记作为体内癌症源区域的结肠干细胞群。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

现有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要么缺乏结肠特异性而难以模拟更晚期疾病的进展,要么无法将驻留干细胞作为癌症起源进行评估。

研究团队报告了NOX1和NPY1R作为细胞表面标记物富集于LGR5+干细胞,分别主要存在于盲肠中和只在结直肠中存在于中部和远端。通过CreERT2小鼠系对NOX1+或NPY1R+干细胞进行Wnt信号传导的选择性失调,可分别驱动盲肠和直肠的结肠癌发生,证实这些干细胞是结肠癌的重要来源。在这些干细胞区室中选择性条件激活Wnt信号传导与致癌性Kras,并结合TRP53缺失,会最终导致晚期浸润性癌症的发展。

这项研究确立了CreERT2驱动因子是研究干细胞对结肠癌作用的有价值工具。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5-01763-1

《地质学》

亚马孙纪火星中纬度地区的多阶段长期冰积累

日本东京大学的Makito Kobayashi团队揭示了亚马孙纪火星中纬度地区的多阶段长期冰积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质学》。

火星中纬度地区的地下冰是当今最大的水冰储存区之一。虽然大气模式预测了过去数亿年间亚马孙纪晚期由转轴倾角驱动的冰积累现象,但对长期变化和积累造成影响的因素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利用地貌学证据和数值模拟,揭示了火星北半球中纬度区域撞击坑壁和坑底内部存在的西南向沉积趋势。对陨石坑填充沉积物的详细分析表明,多个冰川阶段,包括较早的高强度阶段和较晚的低强度阶段,都表现出这种西南趋势。研究团队得出结论,持续的多阶段亚马孙纪冰川受大气水可用性和转轴倾角驱动的气候周期控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3418.1

《中国科学报》 (2025-09-0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