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8
选择字号:
研究鉴定出抗猴痘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教授张政、特聘研究员鞠斌联合多家单位科研人员,成功鉴定出抗猴痘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

近年来,猴痘的跨国暴发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哺乳动物中的广泛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严峻挑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家庭内密切接触、无防护医疗护理接触等途径传播。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猴痘病毒药物,临床以对症支持和并发症治疗为主。

在猴痘病毒传播过程中,病毒包膜颗粒上的A35蛋白对病毒在人体细胞间的扩散非常关键,因此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已有研究表明,针对猴痘病毒A35或与其类似的痘苗病毒A33蛋白的抗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鼠免受病毒感染。

科学家对抗猴痘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不断深入,但抗体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保护效果仍缺乏相关数据,抗体如何识别并结合病毒的机制也需进一步探索。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鉴定出两株人源单克隆抗体mAb975、mAb981,并发现它们均能同时识别痘苗病毒A33蛋白和猴痘病毒A35蛋白。

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鼠感染模型中,单独使用mAb975或mAb981抗体均对猴痘病毒感染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在恒河猴感染模型中,这两种抗体同样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能显著抑制恒河猴皮损出痘情况等。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mAb975-A35复合物和mAb981-A35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揭示了它们识别病毒的机制。

该研究以猴痘疫情为场景,鉴定出两株可交叉识别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保守表位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抗猴痘病毒抗体的非人灵长类有效性概念验证证据,为猴痘病毒抗体药物研发和疫苗设计提供了候选靶标和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8.005

《中国科学报》 (2025-09-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