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啸天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5
选择字号:
元素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门捷列夫之梦:从炼金术到元素周期表》,[英]保罗·斯特拉森著,王加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定价:58元

■毕啸天

在人类知识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理论如同璀璨的恒星,照亮人类认知世界的漫漫长路。让科学工作者最振奋的,当然是那些天才头脑创造出的伟大成就。但从我作为科普工作者的经历来讲,最能引发人好奇的,还是历史上大师们的奇妙故事。

当人们聊到伟大的数学家时,常会说起欧拉的美丽公式、高斯尺规作图画正十七边形、阿基米德的尤里卡时刻。聊到伟大的物理学家时,也常会为如何给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海森堡等大佬排座次兴奋不已。

但聊到伟大的化学家时,大脑似乎很容易卡壳,除了门捷列夫、居里夫人之外,能再说出三个化学家都算是很厉害了!为什么大家对化学的了解相对较少?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学生,我一直为此感到遗憾。我心中对此问题的答案是,我们在初高中很少学习化学史,这让化学在许多人心中像一门知识从天而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

我记得上初二那年,科学老师说,下学期就要开始学习化学了,大家假期先预习一下,把元素周期表1至20位背出来。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天降神器!我们在还不知道化学为何物时,开局拥有的武器就是人类化学集大成的巅峰之作——元素周期表。很快,课本上的水就被写作了H2O,氯化钠是NaCl,硫酸是H2SO4,一切都像呼吸一样自然。这让小时候的我十分困惑。人类是怎么发现元素的?门捷列夫之前的化学家们为什么如此有想象力和洞察力?他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积蓄力量,最终让元素周期表在1869年水到渠成地被总结出来?

我开始兴奋地学习化学!但遗憾的是,课本中的化学史似乎只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有一天,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又有一天,道尔顿提出世界是原子的。最后门捷列夫把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组合成了一张漂亮的表,化学的大厦就此构建起来了。

但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请你现在想象一下,如果给你一瓶水,你要如何观察、研究它,才能发现它放大一百亿倍后其实是一堆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小东西在疯狂地运动?人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喝这种液体,直到近代才把它抽象成了H2O这样简洁而深刻的结构,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何种努力和磨难?

我的初中科学课本对此写得简单而平静。第一章第一节是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就指出,给水通电会在两极分别得到氢气和氧气,而将它们混合点燃又会得到水,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仿佛给任何人一些电池、试管,都很容易分析出水的化学本质。

但看了《门捷列夫之梦:从炼金术到元素周期表》这本书,你就知道历史上对水的认识多么波折。波义耳曾经收集过酸与金属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卡文迪许发现这种气体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而它燃烧后会留下一种液体。卡文迪许仔细研究,确认了这液体就是水。脑补一下这个搞笑的场景吧!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好奇地打量着这种全新可燃气体点火后的产物,满脸疑惑,这怎么会是我们喝的水呢?随后拉瓦锡将组成水的两种元素命名为“氢”和“氧”,道尔顿曾假定水由这两种原子1∶1构成,后来的科学家们才确定水应该是H2O。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皆水,到人们弄清水究竟是什么,这中间至少经历了测出地球重量的卡文迪许、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原子论的开创者道尔顿三位顶级科学家的前赴后继。读完了书中这个故事后,我现在喝水都满怀敬畏和谦卑。

这本书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它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开始,讲到炼金术士们对化学有意无意的推动,再到科学启蒙中化学由玄学转为科学的艰难突破,最终到门捷列夫提出至高之作——元素周期表为止。它以史诗般的叙事,将这一伟大理论的诞生历程娓娓道来,带我们走进那个充满激情与探索的时代,见证科学与智慧如何冲破蒙昧的迷雾。

如同本书结尾所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非凡寓言。化学的进步不是摘果实,人们无法通过按部就班的研究接近化学的本质。化学的进步也不是孤立的智力游戏,而是时代文明的共振。奇妙反应的发现、抽象理论的提出、数理水平的进步、观测技术的革命、宗教社会的影响,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化学跌跌撞撞的前进故事。

感谢作者保罗·斯特拉森以宏大的叙事格局回溯了化学。化学史的伟大,在于它展现了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永远对未知保持好奇。对于热爱化学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一次重返智慧源头的朝圣;对于普通读者,它也是一本故事性十足的枕边读物。希望当读者再次凝视元素周期表时,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无数灵魂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的光芒。

(本文为《门捷列夫之梦:从炼金术到元素周期表》中文版序,有删改)

《中国科学报》 (2025-09-05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创新应用获突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