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明天的样子》,[英] 海伦·斯凯尔斯著,祝锦杰译,张弛审校,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5月出版,定价:69元
海洋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命摇篮。化石记录告诉我们,5次大灭绝抹去了地球上超过 3/4 的物种。不过,每当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再次变得可以忍受时,新物种就会重新在海洋中繁衍。可是,进入人类世以后,人类活动带来的复杂影响远超从前海洋面临的危机。
因此,海洋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现在的行动。这本书将带我们进入鲸类、鲨鱼、企鹅、珊瑚等海洋动物的领域,这里有日益严峻的地球环境变化的缩影,也有人类为了改善气候变化、海洋变暖而做出的努力。
本书是一张海洋现状的立体快照,它基于亲自考察和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综合了来自各界人士的声音;是一场回顾海洋及地球生命演化变迁历程的时间旅行,帮助我们意识到海洋的珍贵和韧性;是一次对海洋未来脚踏实地又充满激情的展望,不是天真或狭隘的盲目乐观,也不是关于生态危机和灾难的恐吓式预言。

《最后的捕鲸部落》,[美] 道格·克拉克著,罗曼译,西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定价:58元
印度尼西亚海域隐匿着全球最后一个原始捕鲸部落——拉玛莱拉人。他们驾驶无钉木船,手持竹制鱼叉,与抹香鲸展开生死搏斗。捕鲸不仅是生存所需,更是维系部落信仰与经济的千年契约。然而,现代文明的冲击如巨浪袭来。
作者深入部落3年,以小说般的叙事记录下这场文化消亡前的最后抗争。书中既有惊险的捕鲸实录,也有对萨满仪式、物物交换的细腻刻画。
全球化浪潮下,每一种文化的消亡,都是全人类的损失。当最后一头鲸消失在海洋,人类失去的不仅是一个部落,更是多元文明的另一种可能。文化保护、经济生存和环境可持续之间的微妙平衡,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仍需思考的永恒问题。(刘如楠)
《中国科学报》 (2025-08-08 第3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