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本世纪末,全球超3/4冰川可能消失 |
人类学家关注冰川消融的社会影响 |
|

图片来源:pixabay
本报讯 美国莱斯大学人类学家Cymene Howe和Dominic Boyer于5月29日在《科学》撰文,分析了全球冰川消融的社会后果。
该文章与一项新研究同时发表。该研究估计,在当前气候政策下,到本世纪末,世界上超过3/4的冰川可能会消失。这项研究预测了冰川融化的物理结果,而Howe和Boyer则强调了统计数据背后的社会影响和人类故事,包括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以及为消失的冰川举行的“葬礼”。
“关于冰川损失的统计数据往往显得抽象,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而事实上,冰川塑造了我们行走的土地、为大约20亿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Howe说,对于生活在冰川附近的人来说,它们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代表了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基本关系。
Howe等人基于全球冰川消亡名单(GGCL)项目撰写了这篇评论。GGCL于2024年由莱斯大学、冰岛大学、冰岛冰川学学会、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发起。GGCL数字平台记录了已经融化或极度濒危的冰川。该项目融合了气候科学、社会科学和社区叙事学,以纪念这一部分迅速消失的地球冰冻圈。
“自从科学地追踪冰川消融以来,过去5年是消融情况最严重的。现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730亿吨冰消融,而这些以惊人速度消融的冰川似乎并未使人们采取必要的气候行动。”Boyer说,“我们认为,这是社会科学家可以与冰川学家和气候科学家合作的地方,从而向公众解释为什么冰川融化应该被重视,以及当这些令人惊叹的冰川景观消失时,有多少生命、多少人类社区受到影响。”
社会科学家在主要关注自然科学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非常罕见。Howe和Boyer等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需要科学测量,还需要文化理解、公众记忆和集体行动。
“随着冰川消融加速,对环境变化的社会和情感反应也在加速发酵。”评论文章写道。
联合国将2025年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Howe和Boyer强调,全球气候目标,如将变暖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仍可以保护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冰川,防止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经济和文化生活方式被侵蚀。
“地球上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机会看到冰川,但冰川消失却影响着我们所有人。”Howe说。
(徐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y1688
《中国科学报》 (2025-06-03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