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思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宋逸团队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体质持续下降与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及其共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的多重恶化趋势。在此期间,体质水平与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及其共病患病率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关联性,并呈现L型剂量-反应关系。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
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储备的核心群体,正处于生活方式转型期,其行为模式的转变可能对成年后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目前针对中国大学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的全国性负担及趋势研究仍十分有限,体质水平的全国性趋势研究也很匮乏。
宋逸表示,目前缺乏大学生体质水平与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关联性随时间变化的证据,这不仅阻碍了对这些关联稳定性的评估,还可能造成未来在提升大学生体能素质方面投入不足。
该研究基于2000年至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五次横断面调查数据,对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241710名19至22岁中国大学生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重点探讨了体质水平与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及其共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关联性。
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数(PFI)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布曲线显示男生下降速度快于女生,且不同经济区域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中国大学生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及其共病患病率分别从2000年的3.7%、2.2%和0.3%增长至2019年的14.0%、5.2%和1.8%,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随着PFI等级降低,大学生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及其共病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大学生心血管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当前亟须建立覆盖全国高校的学生健康监测体系,通过采取提高高校体育课程质量、将耐力与有氧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运动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改善大学生体质,进而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疾病负担趋势。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5.101560
《中国科学报》 (2025-04-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