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24
选择字号:
丁肇中、朱棣文等6位科学家获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本报讯(记者韩扬眉)3月21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CBS 2025)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揭晓了2025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及前沿科学奖获奖名单。数学领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物理领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戴维·乔纳森·格罗斯、丁肇中,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朱棣文、罗伯特·恩德雷·塔扬。

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于2023年设立,旨在表彰在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发挥根本性推动作用、作出杰出贡献且具有独创精神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在过去3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深刻影响了学科发展。该奖由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组委会邀请世界各国对科学发展最有贡献的学者对符合评选标准的科学家进行提名。2025年度评审委员会委员包括中、美、英、法、德、日等国科学家以及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等国际奖项得主。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担任评委会主席。

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姚期智,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等出席发布会,解读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的开创性贡献。

数学领域获奖者森重文曾任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席,是该联盟首位亚洲领导人。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将经典的极小模型理论从代数曲面推广至三维,为高维代数几何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另一位获奖者乔治·卢斯蒂格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提出的量子群典范基概念、Kazhdan-Lusztig多项式等,为几何表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的探索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物理领域获奖者戴维·乔纳森·格罗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于200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位获奖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是实验物理学领域的泰斗,他在高能物理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同时他的研究成果在构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获奖者朱棣文也是华裔科学家,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在原子物理、生物物理、精密测量和创新能源方面作出了革命性贡献。另一位获奖者罗伯特·恩德雷·塔扬是1986年图灵奖得主,其在图论算法和数据结构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彻底改变了计算图论领域。

会上还揭晓了2025年度前沿科学奖。该奖项设立于2023年,旨在表彰过去10年在基础科学领域作出突出学术贡献的科学家,评选范围涵盖数学、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今年,覆盖40个基础和应用研究方向的148篇杰出论文作者共600余名科学家获奖,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3家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17项前沿科学奖,其中数学领域8项、物理领域1项、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8项。

丘成桐表示,基础科学在中国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沿科学奖的评选与颁发,能够助力世界各国科学家了解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认识中国取得的科学成就,推动我国年轻一代不断拓宽视野、树立更高的目标。

据悉,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前沿科学奖将在大会上颁发。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

《中国科学报》 (2025-03-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科学家撰文探讨甲醇制烯烃领域相关发展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