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8
选择字号:
科学家发现最小三维中性硼团簇

 

本报讯(记者孙丹宁)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江凌、副研究员李刚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团队、美国布朗大学教授王来生团队,依托大连相干光源中性团簇实验站,在硼团簇的光电离效率光谱研究中发现了由9个硼原子组成的最小三维中性硼团簇,为系统研究中性硼基纳米团簇的结构演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硼元素的缺电子性质赋予其复杂多样的化学性质,在材料、催化和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过去20年里,科研人员对带有电荷的离子型硼团簇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与离子型硼团簇相比,中性硼团簇因缺乏电荷而难以实现精准探测和质量选择,使得实验研究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实现中性硼团簇的光谱表征是科研人员长期以来的目标之一。

为实现对中性硼团簇的精准探测和结构解析,江凌和李刚团队自主研制了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实验站,实现了质量选择中性团簇的高灵敏谱学探测、结构表征和反应性能研究,发现了最小水滴立体结构由5个水分子团簇组成。这一独特的实验方法为研究各类中性团簇开辟了新途径。

合作团队基于大连相干光源中性团簇实验站,测定了一系列中性硼团簇的光电离效率光谱,揭示了最小中性硼团簇三维结构由9个硼原子组成,突破了中性硼团簇的研究瓶颈,为揭开硼基纳米团簇的结构演化奥秘带来新可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9089

《中国科学报》 (2025-02-1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