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满山)11月25日,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在兰州大学正式成立。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学顺、张强共同领衔,是我国高校首个专注于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的实体性科研机构。
中心主任张强介绍,中心将在3个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一是面向西北复杂下垫面,揭示其关键物理机理,构建高精度模拟模式;二是构建国际一流的数据同化技术,提升数值预报模式的输入数据质量,从而提高预报准确性;三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值预报模式,通过交叉学科合作,提升数值预报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中心还将紧密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前沿与西部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1+N”发展战略。“1”聚焦干旱区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核心技术自主研发;“N”则面向新能源、现代农业、智慧交通和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打造全链条创新体系,构建“气象+”融合生态,形成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气象应用范式。
张强表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风能与光能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托高精度的气象数值预报技术。一方面,通过精准预测风能、光能资源分布及变化规律,可实现电力调度的科学化,大幅提升发电效益并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另一方面,数值模式能够精准定位最优新能源开发区域,为基地选址提供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气象灾害提前预警可有效保障新能源设施免受极端天气冲击,为产业安全筑牢防线。”
成立仪式上,兰州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甘肃省气象局就共同建设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研究中心进行签约。
《中国科学报》 (2025-11-27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