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展》
岩浆不混溶性为生命出现提供磷酸盐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Bettina Scheu团队揭示了岩浆的不混溶性为生命出现前化学演化过程提供了磷酸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磷是现存生命及生命起源的必需元素。然而,地表磷酸盐丰度低、含磷矿物水溶性较差等,阻碍了生命出现前化学演化。
研究团队揭示了火山熔岩中的硅酸盐-磷酸盐不混溶现象,可为磷的局部富集提供一种广泛存在的机制。实验结果揭示,富磷的太古代熔岩快速冷却会形成富含五氧化二磷的不混溶玻璃质微珠。这些微珠可通过火山作用输送到地表。
在水相浸取实验中,研究人员测得毫摩尔级的磷酸盐浓度。该浓度条件下,研究人员可合成多聚磷酸盐、磷酸化咪唑等磷酸化试剂,产率最高可达34%。这表明火山作用能够有效富集磷酸盐,从而为生命起源前化学反应提供驱动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z2567
《细胞-干细胞》
宇航员的多组学衰老和恢复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Catriona H.M. Jamieson团队研究了宇航员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的衰老和恢复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过去的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后会出现免疫功能障碍、染色体异常、细胞因子失调和端粒改变。然而,空间应激对HSPC的影响及其维持终身造血和免疫的弹性特性尚未得到研究。
为此,研究团队对9名宇航员进行了HSPC功能组织的多组学衰老和恢复分析,分析时间节点分别为宇航员3次短期国际空间站任务前、中、后。全基因组测序、全转录组测序、单细胞RNA测序、细胞因子阵列和流式细胞荧光分选(FACS)分析评估了HSPC和免疫亚群的生存动态。研究团队发现,太空飞行与HSPC存活和自我更新以及RNA1相关的腺苷脱氨酶、端粒维持、细胞周期等的部分可逆变化有关。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5.11.001
《地质学》
烧绿石的纳米矿物学分析
法国索邦大学的Georges Calas团队发现,在热带风化过程中烧绿石的铌氧八面体骨架具有可蚀变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质学》。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铌等低溶解度元素在表生风化过程中具有迁移性,但其迁移机制始终未明。在临界带中,这些高场强元素的低迁移性通常归因于其宿主矿物的抗风化能力,该特性使其成为量化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示踪剂。烧绿石作为典型的抗风化矿物,承载了绝大多数高场强元素。
研究人员通过纳米尺度分析技术,对经历数百万年强烈风化的典型红土剖面中烧绿石表面蚀变层进行观测。剖面中多孔状烧绿石边部呈现独特的化学成分特征,钍含量显著升高。在铅富集与钍富集烧绿石交界处发现的纳米级锐利化学界面和结构界面,为界面耦合的溶解-再沉淀过程提供了有力证据。这表明在热带风化过程中,烧绿石的铌氧八面体骨架具有可蚀变性,而富钍烧绿石则保持相对稳定。对另外两个红土层的富铈烧绿石进行纳米分析,证实该迁移机制在整个矿床具有普适性。
该研究为纳米尺度探究抗风化矿物蚀变机制开辟了新路径,并通过揭示前所未有的地质过程,为构建元素迁移-固定模型提供了新范式。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3465.1
《英国医学杂志》
妊娠期体重增加的母婴健康风险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Aya Mousa团队分析了160万名妇女的观察数据中妊娠期体重增加和不良母婴结局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为了综合世界不同地区和收入背景的当代人群(2009—2024年)关于妊娠期体重增加(GWG)与广泛临床结果之间关联的证据,为全球相关GWG标准制定提供信息,研究团队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按身体质量指数(BMI)和GWG分层的妊娠结果。参与者为年龄大于18岁且单胎妊娠的女性。在纳入评估的16030项研究中,40项符合入选标准,共包含1608711名孕妇。其中6%为低体重、53%体重正常、19%超重、22%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BMI标准,孕期增重未达建议标准与下列结果相关:剖宫产风险降低、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降低、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同时早产风险升高、小于胎龄儿风险升高、低出生体重风险升高、呼吸窘迫风险升高。而孕期增重超出建议标准则与下列结果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剖宫产风险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升高、大于胎龄儿风险升高、巨大儿风险升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住率升高,同时早产风险降低、小于胎龄儿风险降低。
该研究捕捉到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和收入背景的孕产妇年龄和BMI上升的趋势,发现不符合建议标准的GWG与不良结局风险增加有关。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6/bmj-2025-085710
《中国科学报》 (2025-11-27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