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满山)兰州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亚洲高山区(包括青藏高原)是全球变暖的热点区域,其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此重塑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波动格局。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研究显示,在1940至2022年间,亚洲高山区异常剧烈的变暖,已对北半球不同地区的天气尺度温度波动产生了明显影响。具体而言,加拿大和俄罗斯夏季的天气尺度温度波动增加了21%以上,而东欧和北欧海域冬季的温度波动则减少了19%以上。
这一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来实现。变暖的亚洲高山区如同一个强大的“热力泵”,通过增强感热和潜热释放,促使低层空气辐合上升、高层空气辐散,进而激发罗斯贝波。在夏季,这些波动能量沿着急流带向下游传播,在俄罗斯和加拿大上空形成高压异常。高压系统使空气下沉增温,同时减少云量,增强太阳辐射加热,增大了这些地区的水平温度梯度,导致天气尺度温度平流强度增加,最终造成天气波动加剧。而在冬季,这些波动通过环球路径传播,在北欧海域和东欧上空形成高压系统。高压不仅削弱了背景水平温度梯度,还在东欧上空显著增加大气稳定性、抑制大气斜压性,减少天气尺度扰动的能量来源,如涡动动能减少,使得冬季天气波动减弱。
该研究综合运用观测数据与气候模型模拟,深入揭示了区域性变暖借助大气遥相关产生广泛天气气候影响的机制。这意味着在评估未来极端天气变化趋势时,亚洲高山区加速变暖这一关键因素不容忽视。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883-0
《中国科学报》 (2025-11-2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