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2年3月4日,宇航员将两万个小立碗藓孢子锁在国际空间站外,让它们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中暴露了283天。之后,他们回收了这些孢子,并通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太空舱送回地球。令人惊讶的是,科学家成功使这些孢子萌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交叉科学》。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日本北海道大学的Tomomichi Fujita表示,苔藓是最早的陆地植物之一,能在南极洲、火山地带和沙漠等严酷环境中定植。
“我们想知道苔藓孢子能否在暴露于外太空后存活下来。”Fujita说。
在上述实验中,留在地球上的对照组孢子的萌发率为97%,暴露于太空但屏蔽了破坏性紫外线辐射的孢子具有相同的萌发率。
最令人惊讶的是,超过80%完全暴露于太空,经受真空、极端温度、微重力、紫外线和宇宙辐射考验的孢子仍然具有活力,并长成正常的植株。根据这些实验结果,研究团队预测,部分孢子有可能在太空中保持活力长达15年。
“打开样本就像解锁一个生物时间胶囊,生命体在太空中存活下来,并恢复了功能。”Fujita说。
在将孢子部署到太空前,研究人员在模拟条件下测试发现,其他生命阶段的苔藓在紫外线辐射、冷冻、加热、高盐度、脱水等条件下,数天至数周内就会死亡。但孢子似乎能够应对上述挑战。Fujita说,包裹着生殖组织的多层孢子壁似乎提供了抵御太空压力的屏障。这就像是孢子待在自己的宇宙飞船里一样。这可能是它们为了应对数亿年前生命首次从海洋移居陆地时的恶劣环境条件发展出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Fujita说,虽然这项研究无法证明地外生命的存在,但它强化了一种观点,生命极具韧性。“陆地生命能够忍受太空环境的事实表明,生命的构建模块可能比我们通常假设的更为持久。”(李木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5.113827
《中国科学报》 (2025-11-2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