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明
读了《中国科学报》发表的《如何挽救大学“发霉的课堂”》系列报道,我深有感触。目前国内大学课堂上学生看手机、不注意听课的现象非常普遍。老师们很着急,试过各种手段却效果不佳,如何是好?难道我们这些“学富五车”“诲人不倦”的教师,真要败给手机和人工智能(AI)吗?
我本人于1988年赴美国攻读博士,此后在美国的医学院教学20多年,2024年全职回到西湖大学任教。我亲身经历了美国医学院过去20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美国医学院的六种教学新形式
大约从2005年开始,随着PPT课件方式的普及和教学软件的开发,美国医学院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第一,所有教学课件必须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预习,一般提前1到3天。
第二,彻底取消纸质教学文件,所有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等,都以电子版形式上传教学平台。
第三,学生在校学习必须配备笔记本电脑,所有学习内容基本在电脑上完成,包括课堂笔记。当然,有些学生愿意保留纸质笔记的习惯,也是完全允许的。
第四,所有授课均实时录像,既录下PPT课件上鼠标的移动,也录下教师上课的图像和声音。从此,上课不能用激光笔,因为无法被教学录像记录下来。每节课的录像一般在授课后1到2小时上传到教学平台,且永久保留。学生可以在课后、考试前、毕业前随时复习。
第五,由于课堂授课有实时录像,美国医学院基本不要求学生必须到课堂听讲,允许在家中或宿舍中自学。当然,实验室课程和小组讨论还是要求必须到场的。
第六,所有考试均在线上通过考试软件进行。有些教学平台具备考试功能,有些不具备或不能满足需要,很多学校会使用不同的考试软件。
教学新形式的利与弊
以上6种教学新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并行。我将其优缺点分析如下。
第一,此前讲课常用的35毫米幻灯片和幻灯机完全停用,板书也少了。老师上课以PPT上的内容为主,考试也基本上考PPT上面的内容。如此,教科书被置于一旁。学生们也基本上不去看教科书了,或者将教科书作为参考书。
我认为用PPT讲课最大的缺陷在于,使得知识传授过程从传统方式的、大多以板书形式的“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变成了模块式的“集群轰炸”。有些PPT内容繁杂,教师讲解如果不到位,学生就难以在课堂上即时消化。
第二,教学文件电子化节省了大量的纸张,保护了环境,优点极为突出。
第三,虽然使用电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但是在电脑上做笔记可以随时截取图像和文字,任意编辑和修改笔记内容,易于调取和查询,允许不同主题的内容交叉呼应,比起纸质笔记有很多优点。
第四,课堂的实时录像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复习条件。我未查阅相关文献,但知道已经有人研究过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老师站在讲台前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的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效率有多高?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们保持多久的注意力?我记得有一项研究显示,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平均只有7分钟左右。
虽然我对这一调查结果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课堂45分钟内全程保持高度专注。如果没有课堂录像,在课堂上错过的内容便无法找回。例如,完全没有文字注释的PPT,如果没注意老师的讲解便不知所云,复杂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等。现代科技已经使课堂录像变得轻而易举。
有了这件“利器”,任何高深的讲座都可以被慢慢消化,讲课也不再是某一位教师的专利,而成为全社会的知识财富。行业中最好的教师的课堂录像可以为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提供服务。这听起来令人担忧,因为也许会造成大量的教师失业。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预想中的局面,但趋势已经显现了。教师们是否面临职业挑战,这是一个可以另外讨论的问题。
第五,有了课堂实时录像,学生是否必须到课堂听讲?美国医学院的答案是“No”(不用)。我在美国上课时,200人的大课,有时仅有30人坐在下面听讲。对习惯于传统课堂讲课方式的教师,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学生不来课堂上课,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吗?我问了我的学生们,回答是“因人而异,这对很多人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方式”。经过调查和思考,我总结出了如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看录像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注意力能够达到100%。看录像可以暂停、快进、回放,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刚才没听懂的内容,可以停下来复习一下学过的内容,还可以暂停去查询需要的基础知识。一堂45分钟的课,可以30分钟听完,也可以60分钟听完。不管时间长短,听课效率高于课堂。
另一方面,看录像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学能力的训练。虽然还是听老师传授知识,但却能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和节奏、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自我安排学习时间,自我督促自觉学习,是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有鉴于此,此前我所在的美国医学院设置了一个专业录像室,为教授们提供录制课程的服务,录像质量很高。
在新冠疫情期间,几乎全世界的教育机构都或多或少采取了录制课程、线上修课的方式。疫情过后,这种方式在许多地方停止了,但美国医学院开展录制课程教学远早于疫情,在疫情后仍在继续。
就使用课堂录像教学的问题,我询问过我在国内的同行,他们的回答是“效果不理想”。我们的学生不去看录像,原因可能很复杂,这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成熟度、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等都有关系,需要另文讨论。
第六,使用考试软件在电脑上考试,不仅节约纸张和减少教师判卷的劳动,更重要的是可以对考试结果和考题质量进行分析。每一次考试、每一道考题都可以在考试软件上分析,软件可以溯源数年前的考试结果,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考题和考试。这种分析是纸质考卷加手动判分难以实现的。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美国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经验可否为我们所利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现实差异。
第一,美国的医学生是在完成了大学本科4年的学习之后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因此他们的年龄都在22岁以上甚至更大一些。对于18至28岁的年轻人来说,每一年的成长都意味着心智和能力的成熟,特别是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年龄小一些的可能还做不到完全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
第二,美国的医学生在本科阶段都经过了或长或短的医学预科阶段,即观摩或参与医学实践活动,包括到医生诊室观摩、到医院做义工、参加课外有组织的社区医疗活动等。参与这些活动是美国医学院录取的必要条件。因此,美国的医学生基本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那就是一定要完成学业、成为医生。
第三,在美国,高中毕业之后的任何本科和专业学习都需要付学费。本科阶段学费低一些,专业学习,例如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的学费都不低,大致在每年5万美元左右。根据学校的不同,学费有很大差异。但即使是1万美元的学费,很多美国学生都需贷款上学。除了学费还有生活费,很多美国家庭的孩子都通过勤工俭学或贷款来支持自己的高中后教育,不向父母要钱或者父母不给予经济支持。如此,学生自己的高中后教育便成为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投资,在完成教育阶段收获成果时要向投资方还款。因此,美国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医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很足的。学业完不成,贷款还是要还的。这种压力远远大于任何形式的宣传教育。
以上3点构成了美国医学院改革能有效落地的基础——学生有高度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大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全社会认识到,高中后的本科和专业教育已经从义务教育转变成了“责任教育”和“教育投资”。受教育者本人应该明确意识到自己正在投入青春和资金,这种投入的未来受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但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全体社会成员,只不过这一结果是从每一个学生为自己投资回报的努力中得到的。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也许能去除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对自身所受教育的迷茫,增加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至于年龄、心智和能力的成熟,我们必须遵从客观规律。同时,也应把通识性的基础教育和面向就业的专业教育区别开,使我国的专业教育更专精、更高层次。
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课堂上看手机、不专注听讲的问题?既然问题的产生源于高科技,我觉得解决办法也只能依靠同样的手段。上述几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许能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目前的问题。
过去和今天所有的教学改革,其目的都在于使学生更有效、更快、更扎实地学到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目前日渐成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终将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年轻人也许更具热情且更容易接受,他们对手机和电脑的使用熟练程度一般高出我们教师很多。关键是,作为教师,我们能否和同学们一起,开发更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学习是教师的任务,更是学生的责任。如果我们能把学生们纳入教学改革的实践,我相信他们愿意放下手机,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最后,我想提醒读者,以上全部是医学院教学的体会,对于其他专业和年龄的学生而言只是参考。
(作者系西湖大学基础医学教育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报》 (2025-11-25 第3版 大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