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如楠)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空间应用中心)举办“金梯专项”人才自主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金梯专项)双选会,6名博士生入选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导师。此前,他们刚刚通过终审答辩,确立“揭榜攻坚”博士生研究课题,并成为项目负责人。
空间应用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是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体单位。这一定位决定了其学生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科学研究层面,而要延伸至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层面。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科教融合模式、突出贯通式培养、提升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空间应用中心于今年4月审议通过了金梯专项实施方案,构建“5年学业生涯+5年职业发展”的10年贯通培养体系,实现“选题从国家重大任务中来,成果向国家战略需求中去”的闭环培养。
记者在双选会现场了解到,这6名入选学生的课题各有特色,有的关注人工智能赋能自主飞行,有的研究飞行器的多学科优化,有的探究空间智能操控技术……它们都依托于空间应用中心现有重大专项任务,并已明确了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
金梯专项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贾卿峰说:“入选金梯专项进一步引导了我的学术方向与职业发展,使我能够在更高起点上规划长期目标。我揭榜的课题与此前的研究积累和工程实践息息相关,围绕太空制造技术展开,未来我将聚焦于此,持续深耕。”
据空间应用中心研究生部主任王筝介绍,空间应用中心为入选者匹配了由重大任务工程两总或首席科学家担任的战略顾问,以及学术导师和工程导师,注重研究式教学、个性化培养。入选者也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准职工”,聘入“副主任设计师助理”等重大工程任务攻关岗位,并可以申请所长基金等科研经费资助。
空间应用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强表示:“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往往能提出一些新的想法。金梯专项希望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激发他们投身航天事业、投身国家战略需求的热情。”
在王强看来,金梯专项的最大特色是坚持寓“科”于“教”、以“教”促“科”,加强学生培养与科研领域布局、重大科技任务部署的协同联动,重塑科技人才培养逻辑和培养链条。
据介绍,自4月金梯专项实施方案公布以来,空间应用中心研究生报名踊跃,经过初审、复审、选题遴选、终审答辩等环节,确定了入选者。未来,空间应用中心还将设置“年度+节点”双周期评价体系,以解决真问题为标准,对入选者进行动态考核。
《中国科学报》 (2025-11-2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