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1
选择字号:
图片新闻

 

近日,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牵头研制的“海底冷泉原位智能监测/探测站”在我国琼东南海域海马冷泉区,通过1500米级海试验证并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在海底冷泉原位监测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

“海底冷泉原位智能监测/探测站”围绕资源探测评价、冷泉流体活动探测、冷泉区边界层生物生态研究等科学需求,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原位观测,采集了海底甲烷、温度、微地震等关键数据。该系统可原位、实时、长周期监测海底冷泉形成及演化过程,用于海底可燃冰资源探测评价及海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实现了将实验室“搬迁”到海底原位开展研究的目标。

图为设备回收现场。本报记者朱汉斌报道 闫樨霖/摄

《中国科学报》 (2025-11-2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